智能交通|从富士康打工妹到百亿富婆,王来春赚了1800亿,大方分哥哥900亿( 三 )



为了实践自己的理念 , 王来春总是下班后又来到车间加班 , 钻研自己的工作内容 , 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作业合格率 。
不能错过公司组织的任何一次学习 , 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视野 , 增长见识 。 在领导指出自己的不足后 , 总是积极地改善 , 工作要求尽善尽美 。

进入管理层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 兢兢业业的负责态度 , 领导是最能感受到的 , 王来春逐渐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 走上了管理岗位 。
在管理岗位上 , 王来春仍然严格要求自己 。
那时 , 代工厂的利润并不高 , 当时的台湾高管做成本预算是做到小数点后一位 。

王来春并不满意这样的算法 , 为了能为公司增加更多的收入 , 王来春把预算的小数点做到后四位 , 从每一个工位的成本控制到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成本 , 王来春都严格把控 。
这种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钻研到极致的精神最终得到了总裁郭台铭的青睐 , 王来春的官运走得畅通无阻 。
从线长、组长一路高升 , 一步步成为手下管理几千名员工的课长 , 这是当时大陆人在台资公司的最高职位 。

着手创业在课长职位的实践中 , 王来春的眼界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 不过她发现 , 自己想要在这个行业中走得更远 , 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更好地发挥出来 , 创业是个不二选择 。
有了想法和目标后 , 做起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王来春先是跟哥哥王来胜说明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和思路 , 哥哥很爽快地答应跟妹妹一起合作开办企业 。

在跟总裁郭台铭提离职时 , 郭台铭也是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 并且在后续王来春的公司发展中 , 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
1999年王来春辞职 , 离开了工作11年之久的富士康 。
那时 , 香港金融危机爆发 , 许多工厂纷纷倒闭 , 王来春和哥哥王来胜看准时机 , 拿出全部资金收购了香港立讯 , 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全胜”加工厂 , 王来春做的是老本行 , 电子连接线、连接器的代加工生产 。

当时改革开放后 , 国内代工厂业务发展地很快 ,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下 , 一些海外知名公司看准了国内的生产优势 , 纷纷把生产电子原件的代加工订单安排在国内 。
富士康借着时代的潮流 , 发展非常迅猛 , 一些订单甚至都超出了公司的生产进度 。
总裁郭台铭在同意王来春的辞职创业时 , 就已经在考虑把一部分订单让王来春来做 , 这样既可以缓解公司的业务压力 , 又能够帮助曾经的下属 , 打造自己的人脉 , 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于是 , 两家公司在业务上进行了深度的绑定 , 在公司创业初期 , “全胜加工厂”超过一半的订单都来自于富士康 , 这为公司完成原始积累 , 巩固资产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助力 。
2004年 , 王来春创立了立讯精密 。
在公司的产能中 , 富士康仍然是最大的客户 , 从2007年至2009年 , 富士康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是47.73%、56.46%、45.38% 。
立讯精密为了更好地承接富士康的业务 , 公司的扩展规划几乎是围绕着富士康展开的 , 富士康的分厂建在哪里 , 立讯精密就跟到哪里 , 深圳、江苏昆山、山东烟台这些有富士康厂房的地方 , 同时期也会有立讯精密的身影 。

在立讯精密内部的管理上 , 王来春几乎照搬了在富士康学到的管理、用人理念 , “务实进取 , 开拓创新 , 协作融合 , 感恩回报”、“走出实验室 , 没有高科技 , 只有执行的纪律”、“不懂就要问 , 想要保住面子的人 , 最后连里子都会输掉”等等郭台铭的经典语录 , 在立讯精密的车间里屡见不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