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本地生活战场“论持久战”( 二 )


无论是在社区团购还是在外卖领域 , 用户数、订单数增长的放缓都指向了传统流量模式的难以为继 。 巨额补贴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 , 带来用户和订单的高增长 , 但在更长的历史时期中 , 用户需要的就不再是一时的补贴(并且老用户通常也更难享受到补贴) , 而是在每个细分领域更丰富细致的产品和服务 。

传统补贴模式正在失去生存土壤
此外 , 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 , 通过巨额补贴抢占流量和市场份额、获得垄断地位和定价权的模式也逐渐失去了生存土壤 。 这些都促使着行业发生新的变化 。

美团和阿里 , 两个主要的行业头部玩家一个向左 , 一个向右 , 背后正是流量路线和生态路线的较量 。
具体来讲 , 美团选择的是“流量优先”的超级APP路线 , 最大化集中一个入口作为总流量池 , 让流量通过高频的餐饮服务业务 , 向其它低频的休闲娱乐、酒旅出行需求渗透 , 消费者理论上可以在一个APP内解决所有生活相关的需求 。
阿里则是以“到家+到目的地”为战略框架 , 将饿了么和高德分别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到家”和“到目的地”的主要用户入口 。 在家里的服务交给饿了么 , 到目的地的服务交给高德 , 两者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 针对用户的不同细分场景 , 用垂直客户端矩阵的方式提供更好的服务 。
这两种路线究竟孰优孰劣?在本地生活大战争夺流量的上半场 , 战略优劣还很难看清 。 但如前文所说的 , 本地生活服务由于其需求的持续性 , 注定了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 生态竞争阶段必然要比流量竞争的时间更久 , 走生态路线的“飞高了”矩阵站在了趋势的一边 。
02 流量祛魅


消费者会更加关注服务质量和核心功能 , 而非完全在超级平台上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 。
从流量竞争转向生态竞争阶段 , 行业内的玩家们要如何应对这一新趋势?这可以归结为简单的八个字:流量祛魅 , 回归本源 。
长期来看 , 流量打法失去魔力有两个必然性:一个是用户对高频消费始终存在刚性需求 , 这导致了平台对部分业务严重的依赖 , 另外在超级平台内部 , 高频带动低频的作用也存在“边际递减” , 消费者会更加关注服务质量和核心功能 , 而非完全在超级平台上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 。
俞永福曾经判断 , 生活服务板块的协同核心关注三方面问题 , “如何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 如何帮助商家在整个生态内能够更快速地提供服务 , 以及如何让用户享受到更丰富的服务和品类 。 ”在他眼中一切的核心就在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
这意味着单个APP需要越来越注重做深自己的长板和核心价值项 。 在本地生活服务的世界中 , 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垂直化的信号 。
举例来说 , 体育运动中一对一竞技和团队式竞技对运动员能力培养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 当有团队布阵时 , 单个运动员要考虑的就不是怎么跑动全场、成为“六边形战士” , 而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把优势能力做到极致 。
从这点来看 , 在流量思维的指引下 , 近几年饿了么其实经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加码之路 。 例如饿了么也做过到店团购、做线下店铺内容引流、甚至做B端企业业务等等 。 这些业务其实和每个用户打开饿了么时的第一心智并不吻合——90%以上的用户打开饿了么的初衷就是在家享受上门服务——包括外卖或购买其他商品 。
因此可以预见 , 饿了么接下来会把精力、财力和资源再度收回来 , 着重发力到家服务体验的综合提升:比如怎么上线更多餐馆饭店 , 怎么让用户下单更流畅爽快、怎么让端内的互动和场景更加友好 。 至于出门的生意 , 就交给板块内的其他队友来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