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东数西算”下中国云计算仍在蓝海( 三 )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工业云会是未来的一大方向,毕竟主流云计算厂商都在力推工业云的相关产品,提高向工业部门兜售产品的能力,但我们对近期的工业云不抱太大乐观,理由为当下工业部门的主要课题在于保增长,提效益,并稳定杠杆率,在现时的生存压力下很难有对云的强大需求。
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当下我国云计算现状做如下总结:
其一,将云计算置于基建大背景下,近两年的行业是保持乐观的,以BVP指数为参考,保守估计以我国公有云现有增速为依据,其营收乘数应该节约保持在10倍左右,行业总市值会在3500亿美元上下,也就是超过2万亿元的规模,说这仍是一片蓝海是不为过的;
其二,在工业云的现状以及我国此轮云计算的使命等因素下,这就使得政府会成为云计算的最重要的采购者(没有之一),这就会对云计算厂商有更高的要求,诸如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信用问题等等。
那么接下来我们如何来判断云计算厂商的市场份额和估值问题。
由于篇幅和公开信息所限,此部分将较为简短,主要分享思考框架。
迄今为止,阿里云都占据着我国公有云第一市场份额,且市场增速保持在中高速周期内,但在2021年后几个季度内,其增速开始出现明显下调,从50%降到了30%上下。
根据前文对BVP指数的分析,我们认为云计算的估值能力是取决于增速,高盛在2021年给了阿里云接近1300亿美元的增速,以彼时阿里云的速度管理,该估值也是符合逻辑的,但如果速度下来,加之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要很难保持此估值能力。
因此,对阿里云的看法我更倾向于:短期内市场份额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但更侧重于观察增速和新客户的获取能力。
对于腾讯云和华为云为代表的追赶型云计算厂商,我们则倾向于判断:1.增速,谁的增速最快谁就吃到了此轮市场的最大红利;2.除云计算的基础性服务之外,是否可以通过创新手段拿到更多的可能性,如腾讯云在SaaS平台端的优势,华为云的品牌优势等等,更容易获得政府的青睐。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由于主流云计算厂商要么未能上市,要么在母公司的怀抱中,投资者以此衡量母公司的估值尚可,但很难直接投资云计算厂商,加之SaaS时代并未真正到来,投资者对行业的参与感是比较弱的。
在此环境下我们要么对云计算行业进行宽口径投资,将IT基建也纳入云计算盘子,诸如数据库,服务器等厂商等可作为备选企业研究,云计算的红利也大概率要外溢到周边领域,要么在对母公司进行合理估值后,对云计算进行间接投资。
总之,云计算是一个不断处于变化中的行业,尤其兼具周期性和短期波动性双重特点,使得我们很容易被表象迷惑而忘了根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