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二)食安问题频发、线上流量触顶……三只松鼠可否逃出生天?( 三 )


三只松鼠作为初代淘品牌 , 是最先吃到电商红利的选手 , 在短短的十年内实现快速增长并成功上市 , 超越百草味、良品铺子、来伊份等巨头 , 率先跨入百亿门槛 。 而如今 , 随着线上流量见顶 , 过度依赖电商平台的三只松鼠遇到了发展瓶颈 。
三只松鼠2020年的财报显示 , 线上渠道的营收为51.98亿元 , 同比降低19% , 不仅如此 , 订单数还减少了近2000万个 。 根据2021年上半年年报显示 , 三只松鼠来自线上渠道的营收降至36.21亿元 , 较去年同期的44.4亿元 , 下降了18.5% 。 对此三只松鼠解释道 , “2020年线上流量的进一步去中心化 , 作为核心品类的坚果产品引流效果开始减弱” 。
三只松鼠在年报坦言 , 2020年度线上平台流量分化是导致访客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 在此之前 , 三只松鼠获客来源主要是天猫 , 平台掌握着品牌流量的生杀大权 , 这也导致平台的服务费逐年走高 。 2020年短视频、直播等平台逐渐崛起 , 打乱了流量分配的布局 , 分走的大批原属于天猫的流量 , 这也就导致其电商营收下降 。
面对此种情况 , 三只松鼠仍在为线上流量支付着高额的费用 , 从历年财报来看 , 成立初期的2017年三只松鼠的平台推广费为2.87亿元;2019年上市之后 , 销售费用增至22.98亿元 , 同比增长57.31% , 超过同期利润近10倍 , 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 而其中平台推广费达6.60亿元 , 同比增加67.90% , 更占据了销售费用中的近三分之一;到了2021年 , 平台推广费高达7.21亿元 。 由此可见 , 三只松鼠业绩增长的背后 , 离不开巨额的平台推广费 。

图源:三只松鼠财报然而 , 随着辛巴、薇娅等头部网红接连翻车 , 依靠流量营销为主的三只松鼠也承受巨大波及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三只松鼠早前因“眯眯眼”模特妆容事件被骂上社交平台的头条 , 也因此被指“辱华” , 此后作出的解释也未能使消费者信服 , 最后也只留下一地鸡毛 。
2022年1月的年货节 , 三只松鼠遭遇了流量的“反噬” 。 期间在抖音直播中 , 粉丝数是百草味两倍的三只松鼠反被超越 , 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仅为900人左右 , 反观隔壁百草味直播间在线人数超过2000人 。 根据新抖数据统计 , 三只松鼠抖音直播间的销量已在双十一达到近90天内的顶峰值3.42万件;双十二档后劲不足 , 连续多日销量处于七千到一万多之间;本该是春节采购高峰期的年货节却销量不佳 , 日销量仅在三千到六千之间徘徊 , 最低的一日竟不足500件 。 在争议之下 , 三只松鼠也该反思如何在规避舆论风险的情况下 , 进行有效且良好的品牌传播 。

图源:新抖当电商的红利几近耗尽 , 三只松鼠的获客成本也不可避免地逐步攀升 , 盈利空间不断被压榨 , 曾经的财富密码竟成催命符 。 根据2021年各大企业的半年报可以得知 , 来伊份、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的毛利率分别为44.59%、32.46%、31.70% , 三只松鼠的销售毛利率竟是休闲零食类上市公司的最低 。 二级市场的颓废状态从2019年后就逐渐显现 , 资本市场对三只松鼠信任降低 , 同花顺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11月23日 , 三只松鼠股价报37元/股 , 比其最高点几近腰斩 。
2. 不生产零食 , 只是零食的搬运工
三只松鼠出生在电商红利时代 , 轻资产的运作模式和烧钱买量的营销方法造就了这个幸运儿 , 它也不负众望霸榜多年 。 三只松鼠的轻资产模式 , 就是只根据消费者需求研发产品 , 然后交由代工厂生产 , 最后再贴上自己的品牌 , 网友戏称三只松鼠“不生产零食 , 只是零食的搬运工” 。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 , 无需投入过多成本就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 所以网红零食也纷纷效仿 。 但江湖不会一成不变 , 一时火热过后 , 三只松鼠轻资产运作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