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细分是各小家电企业走出竞争困境的必走之路。不止要拓宽小家电市场的半径,更要跳出市场,寻求与其他行业间的深度融合。
跨界合作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要想“出圈”,还得从单一产品向更加纵深的服务化转变。
北鼎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养生壶开始搭配专属食材包,帮用户免除食材挑选、搭配的繁杂。再比如空气炸锅、炒菜机可以与预制菜厂商共同打造定制菜谱,更接近于生活方式的贩卖。
存量竞争时代下,同质化是整个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企业越是想要打破同质化的局面,获得用户青睐,就越需要推出差异化、区分度大的单品,越是要不断创新来满足用户需求。
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家电品牌,则开始靠产品升级实现差异化,把自己和某一类产品更深刻绑定,九阳、苏泊尔都是类似的例子。
东方证券研究所报告显示,九阳旗下的“SKY系列”,通过丰富其在不同价位段的布局,豆浆机均价稳步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并能够保持市占率居于行业前列。
文章插图
更鲜明的品牌形象,在追求品牌文化的当下同样重要。品牌形象作为企业的“门面”,同时也展现出一定的文化特质,渗透到产品中去。
苏泊尔与电压力锅几乎划上等号;小熊电器以“萌系”的品牌形象,吸引年轻女性用户群体;小米系主打“智能家居生态模式”,塑造极简风、智能化、高性价比的品牌特点,这些都是已经成功且值得借鉴的案例。
整体上看,这些成功范例都有几个共同的特征:鲜明的产品形象,清晰的产品定位,客群明确。价值虽然有贵有低,但也都是“因人而定”。
写在最后产品惨遭诟病,一度沦为“智商税”,对家电厂商而言未必全是坏事。如果能从“智商税”的吐槽中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厂商的学费也算没有白缴。
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非常值得厂商去品味和研究。他们不仅是在购买一种商品,同时也是在购买一种生活方式。产品就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解决方案。
依靠传统单品已经是过去式。在饱和的市场中靠商品本身去艰难竞争,大多只能出局。
亚当斯密曾经说:“对商品生产而言,扩张市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从商品生产到提供服务的路或许很漫长,但要走出“智商税”的四面高墙,大多数企业可选的路径不算多。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已至极限,而生活方式和解决方案的市场刚刚开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 fcc|小家电都是“智商税”又如何?用户喜欢资本青睐就行!
- 苏宁|苏宁易购联合海信召开2022年全国动员会全品类、智能化、渠道提升是合作重点
- 三甲医院|小红书启动医美品类虚假种草治理:首批下架营销引流笔记14.2万篇,取消对私立机构认证
- 三甲|小红书取消对医美品类私立机构认证,将引入三甲医院和三甲医院医美科医生入驻
- 接种疫苗|把小家电芯片塞到汽车里?真有你的
- 洗衣机|产业观察:网红小家电胜出靠营销 讲品质还是苏泊尔
- |当初“滴血”入手这5件网红小家电,以为是鸡肋,结果越用越上瘾
- 可口可乐|你自认为的一些中国品牌,其实全是美国的!
- 大麦同步开售2022笑果开麦秀,加速推进脱口秀品类建设
-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我喜欢的每一刻都是好时光。|旗舰店关闭、线下品类减少……好时被曝撤出中国 经销商称仍遗留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