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猫享走狗步( 三 )
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采取的是轻资产平台模式,广告、交易佣金、技术服务费是其收入来源,做的是流量生意;而京东是以自营为主,本质上是一家零售商,赚的是商品差价。一直以来京东在各个品类都在向供应链上游发力。
文章插图
两者之间的差别,或许能从2016年的一场消费品食品品类的血战中窥见一二。
2016年夏天,天猫首先宣布了“双20亿”计划,拿出20亿补贴消费者,另外20亿用于升级物流、供应链以及商品结构,但是并未发起什么实质性战役。
那年8月9日,1号店率先掀起战火,在上海发起了投入10亿、为期3个月的大促;3周后京东超市在北京助攻。
而放出“双20亿”计划的天猫超市,却在50天后才拿出促销方案:“9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连续九天的订单价对折;11日加码1天活动扩展到11个城市。”
为什么先放出计划的天猫动作是最慢的?在于其不控仓库无法掌握定价权,因此难以推进大促。
仔细来说就是,大促时期由商家自行决定货物入库数量,人库太少怕断货,人库太少怕卖不出压在手里;仓储物流也是其短板,彼时之所以在前期只做京沪两地的原因在于,只有那两个地区的仓库比较完备,无论是仓库面积还是电子化,那时其他地区的仓库都还跟不上。
最重要的是,天猫超市没有定价权,还向商家收取20%的折扣点,促销只能靠阿里出钱做补贴,毛利太低的商品也不怎么参与促销,商家各自的预算投放都在想怎么给自己的店铺做引流。
相比之下,京东超市和1号店能够自己控货,并且控制定价权,玩法就变得十分丰富:做全品类营销、在特定品类做各类限时满减等等。
其实早在2020年,阿里巴巴就开始加速“京东化”。电商业务作为阿里的核心业务,涵盖客户管理和其他业务。其中客户管理是由淘宝天猫的佣金和广告收入构成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高鑫零售、盒马、天猫超市和进口直营等自营业务。
京东以攻为守,阿里有守有攻,但说到底,两家电商巨头,谁都离不开零售的本质,效率,成本,用户体验,是到全面开卷地时候了。
- 阿里巴巴|又一次被刘强东言中?阿里宣布自营旗舰店,阿里开始学习京东!
- 算法|又耍阴招?阿里巴巴遭审查,“安全问题”只是借口
- 阿里巴巴|育碧也希望被微软收购?育碧CEO表示对于收购待价而沽!
- 阿里巴巴|马云还是看走眼了,天猫学京东玩自营,看来刘强东还是技高一筹?
- 阿里巴巴|有关矢量图与位图的区别介绍
-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投资睿力集成电路
- 阿里巴巴|弘辽科技:安踏创始人谈捐款100亿做慈善:钱放家里没什么用
- 阿里巴巴|马云唯一出路是不断学习刘强东?
- 阿里巴巴|土豆“龙王归位”控股优酷?阿里文娱“退出”了
- 集成电路|阿里巴巴投资睿力集成电路公司,后者注册资本48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