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班”还是“加命”!互联网公司加班文化触目惊心

欧盟|“加班”还是“加命”!互联网公司加班文化触目惊心

文章图片

欧盟|“加班”还是“加命”!互联网公司加班文化触目惊心

互联网曾是人人艳羡的行业 , 意味着高增长高回报 , 而不知何时起 , “加班到头秃”乃至各种非正常死亡案例 , 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阴影 。
除这次引发关注的B站员工猝死事件外 。 比亚迪、拼多多、饿了吗等科技互联网公司均出现过员工猝死:2021年11月5日 , 比亚迪第十一事业部一名36岁员工在12小时工作后猝死 。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 , 拼多多员工在回家路上离世 。 2020年12月21日43岁的饿了么外卖骑手永远倒在了第34单外卖配送途中 。
历数互联网企业近年发生的员工猝死案例 , 不少都与高强度工作存在关联 。 这不得不令人反思互联网企业激烈竞争下形成的加班文化 。
“较高的收入实际上是用时间换来的 。 ”有企业员工表示 , 互联网企业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工作给两个人的钱” 。
去年8月份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就曾明确表示 , 996的上班模式 , 严重违反我国法律 。
在国家法律以及舆论的压力下 , 多个互联网大厂纷纷取消大小周工作制、禁止员工加班 。 如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众多互联网大厂均取消了这样的“压榨制度” 。
但是在互联网企业中 , 常常存在项目和进度压力 , 变相加班到目前仍然无法很好解决 , 很多员工只能默默的接受 , 用身体的健康换取生活上的稳定 。

从“自愿加班”到“996福报”
加班文化始终贯穿互联网行业发展的20余年 。 但早期互联网公司并没有“996”制度 , 但那时大家都自愿加班 , 早期互联网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 员工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 公司也很少限制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梁萌长期关注互联网技术与劳动 。 2012年 , 还在读博士的梁萌在国内一个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部门(以下简称Z公司)兼职 , 完成了4个月的参与者观察与访谈 。 Z公司是国内外互联网主流公司的一个典型代表 , 倡导“技术改变世界”的工程师文化 。 兼职期间 , 梁萌每天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公司对工程师文化的推崇 。 这里实行弹性工作制 , 程序员是公司最“神秘”的一帮人 , 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 。 程序员还有更多特权 , 比如在工作时间打游戏、有丰厚的团队建设基金 。 工程师还在产品设计中有很高的决策权 , 甚至是产品经理需要去争取的资源 。
在梁萌看来 , 第一代深耕PC端精英互联网公司管理控制模式中最具特色的一点是 , 程序员有权决定工作时段和工作时长 , 出于责任心和成就感 , 自愿加班现象普遍存在 。
在这个阶段 , 畸形加班导致的恶性事件虽然已经出现 , 但科技公司高强度加班并未好转 , 甚至成为众多互联网公司的日常 。 在梁萌看来 , 互联网的加班工作是其创办以来的普遍现象 , 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才引发对加班的大规模控诉 。
为争夺流量入口 , 各互联网公司竞争激烈 , 平台经济兴起 。 从BAT到美团、字节跳动等 , 都在这个阶段扩张业务 , 演变成规模上万甚至超过十万人的大厂 , 各个移动互联网公司也将愿景定得更为实用 。
因此员工就像被困在了一张网里 , 弹性工作制形同虚设 。 劳动者失去了劳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决策空间 , 造成劳动者文化资本与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之间的矛盾 。
2021年8月 , 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过案例明确指出 , “996”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 , 相关公司规章制度应认定为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