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巴奴与火锅业的“二次升级”( 二 )


在食材上 , 光是为了保证毛肚的新鲜和口感 , 巴奴从创立之初就坚决摒弃火碱发制的产品 , 开创毛肚绿色革命 , 改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技术发制 。 此后 , 巴奴也继续沿用新西兰毛肚 , 希望让口感更加脆嫩 。
除了毛肚 , 巴奴在挑选别的食材时也投入了大量成本:其拒绝采购大棚菠菜 , 只出售野外生长的笨菠菜;为了让食材口感更佳 , 巴奴弃用普通花椒 , 而去海拔2500多米的茂汶收鲜花椒;同行都用普通面粉 , 巴奴就用天然无添加面粉......
食材之外 , 火锅行业的另一项竞争重点是汤底 , 而汤底口味的优劣很大程度是看新鲜与否 。 为了让顾客喝到鲜美的野山菌汤 , 一直坚持店里大火现熬 , 熬出来以后 , 四个小时卖不完就全部倒掉 , 因为鲜度已经不够了 。
“匠人”巴奴与火锅业的“二次升级”
文章图片
或许有人会说 , 商业是讲效率的 , 花费这么多时间和财力去追求口味的一点提升 , ROI太低了 , 这么做划得来吗?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答案了 , 市场说:划得来 。
挑剔的消费者对品质总是敏感的 。 据悉 , 精于“产品主义”的巴奴仅靠75家门店 , 2020年收入达到了15亿 。 不仅是消费市场 , 去年3月 , 巴奴还获得近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 , 资本市场对于巴奴的做法同样给予了肯定 。
踏实做产品的另一面 , 是巴奴对取悦式营销噱头的敬而远之 。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 , 营销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很多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尝试用花式玩法博得关注 , 但依然有品牌坚持“让产品自己说话” 。
在这方面 , 巴奴的同路人是如今的电动车龙头——特斯拉 。
根据财报 , 2019年特斯拉共销售36.75万辆车 , 所产生的营销费用总和却只有1.86亿元 , 这也就意味着每台车的营销费用仅为500元 。 当举高打的广告投放策略成为汽车营销的共识时 , 特斯拉的做法相当“另类” 。 马斯克多次明确表示 , 特斯拉不会做广告 , 也不会为请代言人付费 , 公司的钱应该更好地用于创造人们喜爱的伟大产品 。
可以看到 , “产品主义”是造就品牌的核心力量 , 但其含义又不仅仅是闭门造车式的“死磕” 。 在疫情带来的“冰川时代”的考验下 , 无数餐馆倒下又站起 , 幸存者又要面临强势品牌的直面竞争 。 巴奴之所以能冲破压力 , 靠的不仅是死磕产品 , 更与其“服务不过度 , 样样都讲究”背后的深层思虑有关 。
巴奴的“讲究”
随着巴奴的行业地位不断上升 , 不少火锅店也开始打出“只用一次性牛油”的口号 , 只卖血旺的店转卖“鲜鸭血” , 有的同行甚至直接选择“抄作业” , 也把新西兰毛肚当作金字招牌 。
良性发展中 , 行业越来越往“产品主义”靠拢 , 但少有人能触及巴奴“产品主义”的灵魂 。
商业世界的一大迷人之处在于 , 行业竞争往往没有“标准答案” , 对火锅行业而言 , 菜品、服务各个环节都是非标、难以量化的 , 这给各个店家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 差异化的消费体验各有“拥趸”——努力服务好品牌的“死忠粉” , 才是“产品主义”的正确用法 。
虽然海底捞凭借服务 , 做到了火锅行业头部的位置 , 但餐饮行业并非只有细致周到的服务这一条路 。 相反 , 有些客人更希望在就餐时能有充分的个人空间 , 或者更希望享受不被打断的畅快聊天 。 如何精准把握顾客的需求 , 决定着火锅品牌能不能不断获得“回头客” 。
顺着这个思路看 , 部分餐饮品牌只领略到了“产品主义”的皮毛 , 巴奴的“产品主义”并不局限于表层次的食材优质 , 菜品新颖 , 而是要以消费者为中心 , 对品牌进行改头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