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背后:“硬科技”没有风口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背后:“硬科技”没有风口
文章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硬科技”是真实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 。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向终局 , 近年来 , 科技行业对于下一轮硬科技的探索也开始加速 。 所有人都想在新一波技术浪潮到来前抓住机会 。
机器人承载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 , 是近年来最火爆的硬科技概念之一 , 而人形机器人则是这一领域中最难实现的产品 。 它拥有拟人化的身体 , 需要在复杂地形上灵活移动 , 模仿复杂的人类运动及表情 , 这需要大量、持续的研发投资与运维经验 , 是对企业研发和资金实力的双重考验 。
无论是波士顿动力能跑会跳的ATLAS、马斯克重注的特斯拉擎天柱 , 还是中国首个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假期人优必选Walker , 背后都是数以亿计的研发投入 。 即便放在整个硬科技界 , 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成本都足以令人咋舌 。
但全球科技巨头仍然愿意为之投入 , 因为它的市场前景的确足够诱惑——要知道 , 一个ChatGPT就能够重构搜索引擎 , 人形机器人一旦商业化 , 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颠覆与革新将难以想象 。
近日 , 优必选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 成立于2012年的优必选科技 , 长期投入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 , 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也已经在多个领域及场景落地 。 如果此番上市顺利 , 优必选科技将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背后:“硬科技”没有风口
文章图片
硬科技的成长逻辑
高技术门槛、明确的应用场景、研发周期长 , 是一家典型硬科技企业的全部要素 。 这也意味着所有的硬科技企业在技术尚未大规模商业化的时期 , 都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 。
亚马逊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这家科技巨头公司创立不久就凭借电商业务获得极为可观的营收 , 但由于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在早期投入较大 , 几乎是连亏了20年 , 才迎来了稳定的盈利期 。
连年亏损却不断加大投入的做法 , 使亚马逊及其背后的创始人贝佐斯饱受质疑 。 不过 , 这并不妨碍它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 。 自亚马逊在纳斯达克上市后 , 它始终是全球股市最受宠的标的之一 , 甚至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
事实上 , 亚马逊在2005年推行AWS(亚马逊云计算服务)时 , 云计算技术虽已成型 , 却还鲜少受到巨头的重视 , 也没有哪家公司愿意接受云计算商用 。 后来云服务逐渐走俏 , 在微软和谷歌意识到要进军云计算时 , 亚马逊已经夺得先机 , 增长惊人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 AWS都是亚马逊的头号利润功臣 。
在新能源汽车界一鸣惊人的特斯拉同样如此 。 在燃油车盛行的年代 , 特斯拉坚持的纯电路线曾被传统汽车巨头一致看空 , 接连撤资 , 马斯克也只能自掏腰包造车 。 但当电动车风起时 , 特斯拉凭借超级工厂布局快速上量 , 在其它造车新势力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时 , 率先实现全年盈利 。
许多硬科技投资者都认可的一个逻辑是 , 硬科技并不存在所谓「风口」 , 亏损是早期普遍都会遇到的状况 , 但这并非无法可解 。 一旦量变达到质变 , 有了产生规模效应 , 那么布局最早、耕耘最深的企业 , 也就最有机会收获最丰盛的果实 。
优必选的成长路径离不开硬科技行业的成长逻辑 。 从招股书中看 , 2020、2021财年及2022年前九个月 , 优必选科技营业收入分别达7.40亿元、8.17亿元以及5.29亿元 , 研发支出分别为4.29亿元、5.17亿元及3.25亿元 , 研发投入平均占年收入的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