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计算资源“乾坤大挪移” 京东云凭什么打赢春晚红包保卫战?( 四 )


这些新技术成为了京东云上层应用的坚实支撑 。 如今 , 京东云已经打造了一个积木化的技术架构——在前端 , 基于云原生架构 , 云计算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拼接出最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方案;而在后端 , 京东云基于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 。 可以灵活地调度各类计算资源 , 高效、灵活、敏捷地满足客户的各类弹性、个性化的需求 。
在紧急时刻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转产的传统产业基建案例并不鲜见 。 在疫情期间 , 比亚迪、五菱等中国企业在几天时间内就组建出一条条口罩生产线 , 喊出了“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口号 。 在制造业 , 灵活调度生产资源实现迅速转产 , 既体现了企业的担当 , 也考验着一家企业的技术能力 。
数字化时代的云计算行业同样如此 。 如今 , 云计算早已走出“租服务器”的简单模式 , 行业正在由“帮客户上云”转向“把云上好” 。 相比之下 , 后者对于云计算厂商的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 京东云在春晚上展现的对资源精准腾挪的能力 , 在产业上云、政务上云的时代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 只是在规模上与春晚不在同一数量级 。 能够在19天内服务好春晚这一史诗级项目的京东云 , 在面对各类常规项目时 , 自然也会游刃有余 。
事实上 , 从最初几年春晚互动备战 , 用时几个月却仍无法避免抢红包中的宕机问题 , 到需要紧急增加数万台服务器才能扛住流量洪峰 , 再到今年19天内上万人的技术团队高效协同 , 不新增计算资源 , 仅凭对资源的弹性敏捷调度就能顺利支撑全球最大规模网络互动活动与全球最复杂应用场景 。 京东云创造大型公共活动技术保障新历史的背后 , 不仅仅展现了自身的技术实力 , 也可以看做是中国云计算行业整体崛起的一道剪影 。 在这道剪影的背后 , 则是中国云行业从“推动企业上云”到“帮助企业把云用好”的趋势之变 。
对京东云而言 , 从服务京东内部到服务外部产业 , 从支撑春晚舞台到走向普罗大众 , 京东云一直在进化 , 持续夯实自身技术实力 , 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 而登顶春晚红包互动这一云计算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 则更加切实展现了直面世界级流量洪峰时对自身的技术自信 , 体现了多年来京东云作为技术基石积累的扎实能力 , 而这种能力 , 随着京东云在产业拓展上的持续深入 , 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 相信假以时日 , 京东云必将在产业数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 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