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云计算的那些事儿,听听阿里云、腾讯云、青云大佬怎么说!( 五 )


9、各大云厂商,在出海的方面有什么布局或策略?
叶辉:腾讯云在整个海外的基础建设上面,也在不断加强。在整个跨境电商市场,我们推出了一站式的跨境电商解决方案,涵盖了市场服务、技术支持、运营推广等全流程环节。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提升中国的商品品牌,提升中国供应链在海外的竞争力。在整个跨境电商当中,有比较多细分场景的环节,比如选品,海外仓建立、报关、包括物流以及退税等环节,都有一系列解决方案。
腾讯自研的跨境电商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叫做“金鹅”。可以解决跨境快速接入市场的主流全币种的机构,包括跨境离岸账户的开户和支付,以及基于跨境电商行业的数据机器学习,能够在风控体系上规避购物欺诈,还会有资金回笼、广告数字贷等金融服务。
李刚:出海确实是重点,从基础资源布局层面,我们一定会沿着国家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去建国外的第二、第三个优势资源中心,一定要能够跟国外最顶尖的友商 PK,甚至胜过他们。因为国际政策形势确实变幻莫测,阿里的海外电商业务其实就需要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研究的非常透彻,特别是数据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从而保障系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相关的经验也可以传递给我们的用户。

10、对于开源生态,包括云产品的商业化的路径,也会将开源作为一种方式,对于开源的看法?
周小四:我这几年一直在做开源,国内的开源在不断发展,但还是有差距,因为开源的文化和生态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总体来说我看到了很多积极的方面。有些人就把开源作为商业途径,对于一家商业化的企业来说,需要做商业化的布局,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一个商业化的公司,想依托开源这种方式在瞬间发大财,不太现实,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不一定能赚到钱。但我还是觉得开源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评价一个产品不能只看赚多少钱,而是真正为社会带来的价值。
李刚:我们坚决用开放的态度来拥抱开源。国外确实有很多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通过开源积累用户,用商业化的服务获得收益。但如果只是换了不同的服务内容,那就和建公有云的服务初衷不一致了。阿里云其实是要把基础设施做成水电煤,把 PaaS 能力做成开箱即用。它和传统软件服务商最大的差异在于业务交付方式不同,用户是按量使用的,但简单差异的背后有很深刻的商业逻辑的差异。我认为公有云最大的商业化角度还是规模效应,无论是我们的产品优势还是服务优势,其实都是积攒规模的一种方式,以公共云的数据库为例,不是某一个数据库多么厉害,而是用最小的资源提供最丰富、实例最多、最稳定的数据库服务。
所以从商业角度看,我其实不太关注云上到底有多少产品,要关注云的盈利、亏损的变化情况,在这背后其实是云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动态调度和隔离的能力。阿里集团现在整个在线集群的资源利用率大概是 40%,但是整个中国的在线集群的利用率大概只是 10% 左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提高 10 个百分点,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对云也是一个百亿的收益空间,这才是阿里云真正的目标。
叶辉:开源的项目从最早的 RedHat 和 Stark,都是通过知识和服务商业化,其实核心功能是开源增值服务区商业授权,并且现在在做依托云的 SaaS 商业化。我觉得云产品的商业化路径,可以尝试用开源这个方式,但初衷的核心,需要持续的把开源社区运营起来,会很有挑战。
开源社区为什么越来越受整个互联网的关注跟接受,最主要有两点,第一,从人性角度来说,对于不了解的东西总是有迟疑。第二,开源其实就是在降低使用门槛,把黑盒打破,变得透明。另外产品设计也不断迭代,开源社区的方式也能够更好的把周边生态发展起来,从而反哺到更多的用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