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末端配送自动驾驶终于败给外卖员?美团无人车部门展开裁员

百度|末端配送自动驾驶终于败给外卖员?美团无人车部门展开裁员

文章图片

百度|末端配送自动驾驶终于败给外卖员?美团无人车部门展开裁员

文章图片

百度|末端配送自动驾驶终于败给外卖员?美团无人车部门展开裁员

文章图片

百度|末端配送自动驾驶终于败给外卖员?美团无人车部门展开裁员

美团的裁员风 , 最终还是刮向了无人车部门 。 1月9日 , 一张微信聊天截图显示 , 疑似美团位于北京顺义的无人车部门也终于展开裁员 。 不禁让人怀疑:美团的末端无人配送故事 , 讲不下去了么?

当然了 , 美团裁员的新闻已经多次登上各网站热榜 。 例如2022年4月份 , 就有媒体曝光美团开启了一轮大规模裁员动作 , 该次裁员范围主要围绕“快买优”业务板块 , 但涉及几乎所有业务部门 , 裁员比例高达公司整体人员的15-20% , 引发行业巨大动荡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该次裁员并未影响美团颇为重视的无人车业务 。 早在2021年5月份 , 美团正式获得了北京发放的首批无人配送道路测试资质之后 , 就有媒体报道 , 美团无人车配送中心新增500岗位 , 覆盖算法、工程到业务线 , 招聘重点主要集中在有先行先试政策的北京地区 。
2016年 , Google架构调整 , 将Google Car项目拆分出来重组为Waymo , 随后摩根士丹利对Waymo给出了1750亿美元的估值报告 , 正式将自动驾驶/无人车推向了风口浪尖的顶点 , 以美团、阿里和京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人车项目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
2016年10月 , 美团内部正式成立W项目组 , 开始研发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配送 。 2017年 , 美团第一台自研无人配送车“小袋”出厂 , 到2019年 , 它获得北京市乘用车自动驾驶T3牌照 , 具备公开道路测试资格 。 2021年 , 具有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魔袋20”亮相 , 这款无人车采用ToboTaxi类似的技术方案 , 配送时速最高可达45km/h , 120公里的续航里程让它可以支持差不多一整天的配送服务 。
在历时近三年的疫情中 , 无人车因为“无接触”的配送方式 , 受到了社会与资本的青睐 , 包括美团在内的一大批厂商喊着“驰援抗疫”的口号 , 将无人车开进了城市街道、社区医院 , 力求用科技的力量来解决末端配送环节中因直接接触带来的病毒传播等潜在问题 。

例如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 , 为了缓解严重的运力短缺 , 媒体大肆报道的除了京东3246名快递小哥“自杀式”奔赴上海的 , 还有数百台来自各个厂商的无人配送车 。

2022年底 , 无人配送车与无人零售车也以“自动驾驶技术助力疫情保供”的名义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 美团介绍 , 疫情封控期间无人配送车订单量增长一倍 , 单个订单的商品数量也远高于日常水平 , 大瓶食用油、饮用水、大袋面粉等商品显著增加 。
【百度|末端配送自动驾驶终于败给外卖员?美团无人车部门展开裁员】过去三年中 , 每当疫情形势严重时 , 就会有一大批无人车作为“抗疫先锋”驰援疫区 , 然而每次喧闹过后 , 数百台无人车大多“各回各家” , 行业似乎又归于平静 , 预想中的“无人车产业快速增长”阶段始终没有到来 。
而如今 , 我们已经进入了与疫情共存的时期 , “无接触”需求不再 , 无人末端配送的故事确实有点不好讲了 。
美团、京东和阿里的相关人员都曾表示过 , 原以为无人车技术是最难的 , 但研究过后才发现 , 技术和场景都重要 , 并且解决不了场景就很难实现商业化落地 , 无法商业化落地就无法盈利 。 这是无人车行业整体面临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