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B端产品用户体验地图绘制流程( 六 )


所以在叙述事件(用户体验流程)时,做到“事无巨细”总是好的。
(5)结果是人物动作的反馈
在用户体验地图中,我倾向于将“结果”理解为用户反馈(想法、情绪曲线、痛点爽点),用户在行径过程中每一个行为动作的反馈都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结果”。每个动作的反馈结果串联起来构成用户整个故事(工作流)的心路历程,包括心理变化、对产品的认识、印象以及是否实现自我满足(达成预期目标)。
依旧拿订餐举例,你在产生订餐想法(需求产生)后会选择订餐平台、筛选商家别、比较价格等一系列操作。此时你的同事or同学向你推荐了一款订餐平台,因为该平台会定期向用户发放优惠券。此时你的情绪可能会被调动起来带着又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想法选择该平台。
但是进入之后你发现该平台商家种类有限,没有你喜欢的商家或菜品,现在你的心态是领了优惠券又没地方花的爆炸心态,在看了几个商家的口碑评价之后,你迈出勇于尝新的第一步,在送达之前心里默念不要迟到不要迟到,尝过之后发现没有翻车是长舒一口气的心里窃喜(捡到宝藏卖家)。
在用户体验地图中,面对一个故事不同阶段中用户的情绪波动曲线,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些让用户感觉舒适愉悦的反馈要继续做的更好,让用户感觉不爽想吐槽的反馈要努力优化体验细节,抚平用户心理。
“结果”作为最后一个要素,是前面四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前面四个要素中任意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结果的反馈。在前面四个都梳理清晰之后,反馈结果就会自然而然的浮出水面。
产品设计人员根据不同阶段的反馈结果分析产品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当然,优化过程不会是一步到位的,因为影响结果的4个因素中,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二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个出现变化都会影响用户故事的走向。
最后结论:大家在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时就想象成初中写作文(当然没有800字的字数要求),文章内容越生动、越细腻,判卷老师就(开发团队和老板)越喜欢(因为越具说服力)。
3. B端产品与用户体验“对于任何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验,无论你关注与否,他就在那里。”——非著名UX从业人员沃兹基硕德。
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后发现,看到一种呼声还是比较高的,“B端产品重功能、轻体验”、“B端产品的用户体验不是重点”等声音。孰对孰错,在这里不做评判(本人也不具备评判的能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任意一款新产品的出现,应该是首先解决了已存在的产品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中(hu)国(xiang)速(mo)度(fang)越来越快,你的用户群体可能会被别的同类产品挖墙脚,挖墙脚的原因有两个:

  • 同样的产品,对面有你没有的功能
  • 同样的功能,对面做的比你做的好
总结下来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否则就不能怪用户喜新厌旧(用户都是渣男渣女,产品人员默默流泪)。
“人无我有”的重点在于产品功能的创新,“人有我优”的重点在于用户体验的创新,这么说应该还是容易被理解的。
对于创新类产品(市面没有的产品或功能),只要做到人无我有就算成功,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在市场中同类产品或功能>1的条件下,“人有我优”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对于创新类产品在这里不做讨论,毕竟第一个吃螃蟹的都是少数人,况且用户体验是一个“人有我优”的过程。那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体验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