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新风向丨争当下一个苹果,AR供应链等待起飞( 四 )


36氪了解到 , 国内原先押注自由曲面、Birdbath的厂商 , 在逐渐布局光波导路线 。 另外 , 原先押注阵列光波导的厂商 , 也在悄然转向衍射光波导的路线 。 比如 , 2022年以来耐德佳全面开启布局光波导光学方案开发 , 而珑璟光电在内的具备阵列光波导量产小批量出货能力的厂商 , 此前也发布了衍射光波导模组方案 。
“从长期来看 , 当衍射光波导的性能逼近几何光学的时候 , ‘三角形’三个顶点一定程度都占到了 , 另外两种光学路线可能会变成两个细分的小市场” , 林涛判断 。
确定性对于XR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 参考VR的发展历程 , 正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 一步步确定应用场景、目标人群、适配Pancake光学方案后 , 才在MetaQuest2的带领下 , 千万台出货量大关 。 XR领域千万台的出货量 , 意味着内容生态初步构建 , 大小开发者逐渐能够获得盈利 , 正循环建立 。 行进得更缓慢的AR , 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摸索阶段 。
在这个过程中 , AR行业没有老师 , 一片黑暗森林中 , 各家在一步步破除不确定 。
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 手机供应链大厂挤入混战
AR光学元件创业公司2022年以来疯狂吸收粮草弹药的同时 , 一众强势的手机供应链大厂早就开启转型 , 疯狂扩充产能——这是因为 , 除了光学的部分 , AR和手机供应链和手机供应链相似性较高 。
最早入局的是歌尔 。 歌尔最早布局XR是在2012年 , VR等可穿戴设备的代工收入已经占到歌尔总营收的四成 。 此后 , 歌尔逐渐从代工向光学进发 , 2018年、2019年 , 歌尔先后两次投资国外的光波导设计公司Waveoptics , 获得了这家公司33%的股权 。 歌尔早期主要是通过投资来押注AR光学 , 到了近年 , 歌尔在AR光学方向已经开始自研 。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36氪 , 歌尔不久前在上海闵行开启了阵列光波导方案的研发 , “设备花了2个亿” , 内部光学部门也考虑从集团拆分独立运营 , 并且“计划到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 。
AR是其他供应链大厂的救命稻草 。 2021年4月份 , 欧菲光称组建元宇宙事业部 , 负责VR/AR领域的光学镜头 。 除此之外 , 瑞声、丘钛、弘景等相关的供应链厂商均已经开始布局AR/VR 。
对于这些手机供应链大厂来说 , 手机大盘下滑的现实焦虑摆在眼前 。 从财报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呢阵痛 , 以舜宇光学为例 , 2021年以来 , 这家公司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
虎视眈眈的手机供应链大厂挤入混战 , AR光学战局即将生变 。
衍射光波导的生产过程包括光栅设计、母版制作、纳米压印三个流程 。 整个生产过程有点生产饼干——光栅设计完毕之后 , 制造单个母版 , 再用母版在一块大材料板上压出多个图样 , 最后再通过纳米压印的方式 , 在这个大模子上批量生产光学元件成品 。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向36氪表示 , 这些AR光学元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一方面在设计能力 , 另一方面在于制造能力 。 目前国内的AR光学创业公司都在探寻发展IDM模式 , 即光栅设计、生产制造一把抓 。 通过IDM闭环 , 这些创业公司能够掌握下游厂商的需求 , 打磨技术和生产良率 。
“但大厂们最终一定会自己做光波导的方案 , 这些AR光学方案创业公司最终可能会沦为设计公司” , 另一位行业人士判断 。
情况被不幸言中 。 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 , 歌尔此前在投资某家AR光学元件创业公司之后 , 一直承担着压印工作 , 但如今随着歌尔逐渐往上游探索 , 涉足AR光学元件母版制造工作 , 这家光学元件创业公司“瞬间”退化成光栅设计公司 , 话语权调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