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到创新创业答案2020 超星学校通创新创业考试答案

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如果你擅长水,水对一切都有好处,不会打架 。”中华民族以水育人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道德经》 。还有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中国水文化育人的经典著作,传统文化教育流传千年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确立了“善水如竞江河”的校训,致力于水文化教育,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强化“以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构建“以水育人”的内容体系,创新具有“三对接”特色的方法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传统水与时代之水、学校之水相结合,
坚定“以文化人”教学总体目标
水孕育了生命,河流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序幕 。古代文明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孕育了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民族精神、地方文化品格和深厚的意识形态,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符号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
别忘了原创可以开拓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 。以优秀水文化培养职业素养的价值挖掘,在于将水文化的精髓与中国优秀传统水文化中的水哲学、古代治水中的人水和谐智慧、现代治水形成的时代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为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奠定思想基础 。学校水文化教育课堂建设坚持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民族意识与世界眼光、情感认同与理性反思相统一的总目标,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以人类文明发展和流域文化变迁为线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自信”和现代化的“文化反思”为背景, 并以“水”为核心创新性地开展水文化教育教学,从三个维度展现了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博大精深 。
构筑“以水育人”课堂内容体系
为促进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树立人水和谐理念,自觉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水文化,学校水文化教育课堂紧扣以德育人主题和课程思政教育主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新时代精神有机融合 。一方面,水文化教育将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水洲文明”等优秀在线开放课程依托巨星泛雅课程平台、重庆大学优秀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水利部门 。“水云课堂”平台等 。同步建设高水平数字资源和立体化教材;另一方面,以职业精神的启迪、实现和践行为导向,构建集知识传播、素质拓展、实践应用于一体的水文化教育课堂,包括教学课堂、素质课堂和实践课堂 。
(一)知识理解——启蒙职业意识
学校水文化教学课堂,全面解读“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要义;深入学习百家经典著作《以水育人》,系统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水哲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依托覆盖全校的“水岛文明”公共必修课、校园水文化名片“上善大讲堂”、以水文化教育为特色的课程思政专业课,以“水”为核心,根据文化与文明的发生与发展,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教育”化
学校水文化素质课堂全面贯彻国家水利部《水文化建设纲要》,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深刻把握优秀传统水文化传承和人水和谐现代化两大主要内容,通过学校水文化教育促进联盟、水文化创业公司、水文化艺术节、节水型校园,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川江昵称工作 。
室、川江号子非遗体验馆等平台,将水孕育生命、水缔造文明、水构筑独特水民俗水思想,以及治水先驱、水利工程奇迹、人水和谐、新时代治水、水哲学育德等内容,将“人水和谐”“优秀传统水文化传承”“水文化育人”等理念,融入校园素质拓展体悟活动,包括走近非遗传承人、体验水文化历史符号、开发文创产品、开展水文化节系列活动、投身节水型校园建设等,体验职业角色,自觉提升学生奉献、敬业、合作、创新等职业素养 。
(三)实践运用——践行职业精神
学校社会水文化实践课堂,一方面,以资源库、测评系统、在线平台、移动端为载体,变传统“教材”为“教材+学材”,将世界各流域文明精髓、中华水文化深厚积淀、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内容,按照普适性教育规律,面向社会大众,推广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和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另一方面,以全新的治水思想为指导,依托“河小青”工作站、“水立方”志愿服务团、水文化教育推广实践基地,自2012年始,联合重庆各区县水务部门、重庆著名水利博物馆、兄弟院校,分别开展沿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水系15区县的水文化普查,以及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幸福河湖建设、暑期三下乡“寻美巴渝水文化 唱响成渝经济圈”水文化实践等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以涵养人心,凝聚共识,发掘、保护与传承水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人文底蕴、科学素养,践行新时代职业精神 。
创新职业精神塑造方法路径
水塑造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生存条件、社会体系,水具有撬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强大力量,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关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水文化育人课堂彻底摒弃以往学校“就文化论文化、就历史论历史”的传统做法,积极践行校训精神,坚持“以文化人 以水育人”教育理念,通过对接行业需求、对接高职教育规律、对接职业素质养成,凸显多学科交叉、课程思政主线、资源立体配置,做到文化认同与理性反思相辅相成,新时代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互融互通,理性塑造大学生职业精神 。
(一)对接行业需求,挖掘职业精神培育价值
依据水利部门《水文化建设纲要》,以人类文明发展和流域文化变迁为线索,吸纳包括历史学、哲学、地质地理学、资源环境学、生物学、工程学以及交叉学科等多学科成果,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历史、族群;通过有重点地整理与发掘水文化现象和符号,将自然、社会、科技及流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纳入水文化遗产教育及人水和谐的现代化建设反思,诠释优秀传统水文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培养学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 。
(二)对接高职教育规律,突出水文化资源职业性
水文化课程教学高度重视资源库建设,合理分配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量和资源形式,变传统“教材”为“教材+学材”,以资源库、测评系统、在线平台、移动端为依托,按照普适性教育的特点,通过文字、图例与慕课、数字资源相结合,立体展示 。生命和生活自水边起源,文化、文明自水边发生、发展,大地上的水系与人类的生命谱系和文化谱系息息相通、一一对应 。通过课程教育资源与行业共建共享,惠及行业职工、社会公民,助教助学助发展,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追求 。
(三)对接职业素质养成,强化水文化育人实效
尊重学习者关于爱国奉献、敬业守信、协作创新等职业精神养成需求,水文化教学课堂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全过程评价,有区别地选择重点、难点和知识能力拓展,激发学习兴趣和愿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及延伸性学习 。同时,校园水文化素质拓展课堂、社会水文化实践课堂,不断补充优化教育平台,挖掘富有地域性、时代性、实践性的水文化教育资源,有效发挥能力拓展和实践运用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多重功能,强化水文化育人实效 。
彰显新时代优秀传统水文化教育成效
中华优秀传统水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生发展和文明的不间断,蕴含中华民族数千年形成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民族精神,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引领作用 。学校水文化教育紧扣立德树人主题,在形成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反思等方面,有效推动大学生职业精神理性塑造 。
(一)教学课堂社会推广效应显著
【知到创新创业答案2020 超星学校通创新创业考试答案】学校水文化教学课堂建设,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数字资源与文字资源一体化、一课堂与二课堂互融互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普适性教育同向同行,创新了水文化教育教学的时空概念、内容体系、服务受众、辐射带动作用等 。2017年,学校水文化教育在线课程“水文化导论”在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点击量已达到230多万人次 。2018年,课程荣获重庆市“月度在线名课”称号;2019年,正式获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已有近百所大学的2.6万多名学生选课;2020年,获水利部门所属“行水云课”平台在线精品课程认定 。同时,课程建设经验成功入选重庆市2019年度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示范案例,入选中国职业教育学会2020中华传统美德典型案例 。
(二)素质课堂、实践课堂教学成果丰硕
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水文化挖掘整理、教育推广和社会服务 。此项目是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巴渝特色水文化遗产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15YBGL116) 。2018年,重庆水电职院与永川区团委建立共建“河小青”工作站,开展以水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分获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2019年,“‘水立方’守护绿水志愿服务行动”项目,获全国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参加“我心中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征文活动,荣获水利部门一等奖 。2020年,学生团队主持申报的“上善若水 学竞江河”水文化艺术节项目、“河小青”守护绿水专题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均获得重庆市高校“一校一品”优秀团学工作品牌立项 。
(蒋 涛 秦素粉)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4日第4版
作者:蒋涛 秦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