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依托即时零售,实体门店走出“深水区”( 二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21年Top100企业销售规模9076亿元 , 比2020年下降2.6% 。 其中 , 线上销售规模近1000亿元 , 比上年增长了40% 。
本质——消费行为的变迁 , 年轻人宅、懒的生活方式盛行 , 加之疫情居家上门到家消费习惯进一步养成 , 值得注意的是该市场行为的形成 , 与过去网约车大战的平台烧钱补贴形成不同 , 消费者“即时满足”的需求催生到家服务 , 没有补贴“惯性”也有持续生命力 。
站在消费者的视角 , 即时零售就是外卖可买“万物” 。 从最初的外卖叫餐 , 到买生鲜、鲜花、日用百货 。 购买场景也丰富多元 , 可能是出差时匆忙忘带充电器到酒店才发现 , 也可能参一场社交饭局需要临时准备份伴手礼 , 又或许是天气突然降温亟需一条秋裤......
有即时性需求的消费者怎会舍近求远 , 等上3~5天来从一个包裹跨域大半个中国送到手中?在价格、质量相差无几的商品选择上 , 半小时至1小时送达的服务更受青睐 。 特别是大快消品类 , 高频刚需、低客单、高复购 , 在即时零售领域趋同于餐饮外卖的渗透率发展 。
如今 , 即时零售虽算不上什么“新大陆” , 但其未开垦的空间很大 , 且当前同城物流、前置仓、外卖平台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 本地零售供给丰富 , 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时段、多方位的即时性需求选择 。 生活中实时的“即买即用” , 在传统电商大促“囤货”需求基础上 , 做了充分补充 。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 , 即时零售赛道在2016—2021年期间 ,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1%;预计到2025年 , 即时零售相关市场规模将实现破万亿的门槛 , 达到1.2万亿元 。
即时零售赛道 , 快消“引爆”全品类趋势即时零售的行业生态 , 已在产业链上下游构成交易与履约的数字化链路 。 按照东吴证券的研究分析 , 可把零售流程划分为商品供给、商品成交和履约交付三个环节 , 对于线上零售而言 , 参与方主要包括商品供给方、线上零售渠道、履约及其他服务商、消费者等 , 其中线上零售渠道可依据是否存在库存划分为“平台型”和“自营型” 。

对应到即时零售行业 , 即时零售平台型家的商品供给方是本地线下零售商户 , 平台起到促成交易的作用;自营型玩家自身既提供商玩品也促成交易;在履约环节 , 自营电商一般选用自建配送团队或和第三方配送商合作的任一模式 , 而平台电商上的商户既可选择平台配送团队 , 也可以选择第三方配送 。
其中 , 美团和京东这类和实体经济更靠近的平台 , 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 以美团为例 , 平台在B端依托大部分品牌连锁门店和千万街边小店构成了丰富的货品供给;C端 , 截至今年第三季的度年交易用户数达6.87亿 , 贡献了50亿笔即时配送订单 , 相比第二季度的41亿笔 , 增长了21.95% 。 即时零售也带动了本地实体门店的交易 , 美团平台上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分别同比增长27.9%和62% , 夫妻小店订单量同比增幅高达125% 。

根据凯度咨询等发布的《2022年即时零售休闲食品品类白皮书》显示 , 美团闪购在众多即时零售平台竞争中 , 无论是市场覆盖区域、商家数量、配送运力等方面 , 都处于领跑地位 。
从美团平台的业务数据 ,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即时零售赛道的红利最先会被大快消品类吃到 , 并有从该类目拓展向全品类爆发的趋势 , 而在此过程中 , 各品类的头部品牌会最先尝到增长甜头 。
拿食品类目来说 , 2022年1-10月 , 良品铺子在美团平台的外卖销量增速高达403%;期间 , 开通上线外卖的良品铺子门店数同比增长7成 。 同在今年前10个月内 , 可口可乐无糖口味产品在美团平台的外卖销量增长了132%;另一主打无糖新茶饮的品牌元气森林 , 同期外卖销量增速为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