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用了两年时间,想明白了运营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八 )


「撬」的三种有代表性的场景:
1)撬头部
对头部的撬动,是头部带动整体的逻辑,之前有单独一篇文章讲过,感兴趣可以找来看。在这里简单复述一下重点:
涉及的中层理论分别是:个别人物法则、群体有传染属性、话语权在少数人手中。
首先,个别人物法则。
《引爆点》中提到的个别人物法则(Law of the Few),在传播中有三个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分别是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如果掌控这三类人,就抓到了传播的关键点。
简单介绍这三类人:

  • 「联系员」是流量池。指联系人非常多,社交能力极强的人;
  • 「内行」是指专家。指专业的、掌握内情的群体,有信服力;
  • 「推销员」是渠道。指有极大动力和感染力的群体,可以靠一己之力做推广传播;
在面对海量用户群体,想落地策略或制度的时候,不必试图一下子影响全部整体,只要能找到联系员、内行、推销员这三类头部角色,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力量去做传播和渗透,最终拿到影响整体的效果。
难点是如何识别这三类人,也就是筛选条件是什么。举个简单粗线条的案例:
  • 「联系员」去找站内外粉丝最多的人,看内外部TOP粉丝榜,弱化看能力和专业度;
  • 「内行」去找有专业资质或从业经历的人,比如教授、持专业证书的人,其次是粉丝越多越好;
  • 「推销员」去找对产品或品牌忠诚度最高的人,比如群里最活跃、举报投诉最多、花钱最多的人。
「个别人物法则」本质是挑选头部角色并用好他们的方法,这个观点是被论证和应用过的,已经有比较成型的理论。
其次,群体有传染属性。
《乌合之众》将群体分为异质性和同质性群体两种:
  • 异质性群体:无名称的群体(码农)、有名称的群体(陪审团)
  • 同质性群体:派别(宗教)、身份团队(球迷);
群体存在了,就会形成群体心理,而群体心理是有传染属性的。
《乌合之众》认为个体在组成群体之后,思考能力和个性就消失了,极易受到群体心理的传染,变得非常极端、简单、没有耐心,从而接受群体的思想和意志。引用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说的,就是这些人的系统2失效了。
要形成群体心理的传染属性,需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注意,第一点就是「有群体的领袖」,这是会产生群体心理传染属性的重要前提。没有领袖,传染这件事就不会发生。这里说的领袖,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实际上就等同于群体中的头部角色。
领袖对于群体的传染,实际上就是头部对整体的带动。
运营在去筛选和运营头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试图把握群体中的领袖。希望通过领袖,向群体传递运营的意志。
然后,话语权在少数人手中。
群体中头部角色的重要性,还可以从社会话语权这个角度去论述。《未来简史》中提到一个观点:从古到今,人类世界都是被受过不错教育的人和读书人在统治,这就是读书写字的重要性。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文字对人类的影响不只是用来记录,而在于可以用来讲故事。重要的是,人类是需要故事来驱动的。
其次,人们在记录历史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角度,比如写什么和不写什么。我们选择讲述其中一种叙事,就等于选择让其他叙事失声。
正是因为可以选择写什么和不写什么,带来的危害是信息壁垒,写出来的文字和事实很可能就是不一样的。常见的情况是官僚作风,为了欺上瞒下,保护自己的利益,写下并非是很客观的文字记录。带来的好处是有用信息的沉淀,做延续性的研究,以及指导后续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