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实体店入局即时零售,做的是社区“分钟生意”

零售业|实体店入局即时零售,做的是社区“分钟生意”

文章图片

零售业|实体店入局即时零售,做的是社区“分钟生意”


疫情期间 , 即时零售成了香饽饽 , 成千上百个排到明日的订单 , 让小门店、夫妻店成了居家的应急采购渠道 , 类似店铺通过即时零售业务月收入翻倍的案例层出不穷 。
也有人疑惑 ,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 , 人们不用居家了 , 即时零售是否还能延续火爆?
提出这种问题 , 其实是默认即时零售是个躺赚、投机的生意 。 事实并非如此 , 很多线下店铺已经搭载着即时零售风口 , 悄然转型成为社区居民的“好邻居”——华中一家社区超市商品种类堪比中型超市 , 成为社区各年龄段消费者最喜爱的“小仓库”;上海安德超市通过全时段配送 , 成了年轻人最爱的“深夜食堂” 。
此种案例 , 不胜枚举 。
即时零售的核心是本地供给和即时物流 。 扎根本地 , 能够满足本地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全时段、全品类运营商家 , 最有可能抓住这波红利 。 当然 , 这并不非一件易事 。 当实体门店主动入局 , 用“超市”思维做外卖生意 , 一切仿佛变了 。
01
社区商业孕育即时零售
“城市零售新实体”涌现
当下 , 实体门店主动入局即时零售 , 背后是长远的打算 。
自古以来 , 实体零售就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的生意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 , 2021年便利店毛利率为25.5% , 净利润为1.4% , 影响净利润的因素主要有职工薪酬、房租、电费、其他费用等 。
在常规的商品成本、人工、水电房租开销基础上 , 商家的利润空间有限 。 而借即时零售优化商品结构、满足长尾需求 , 可以增加订单、提高毛利率 , 保证稳定的现金流 。
接入即时配送后 , 商家在平台大数据和运营的助力下 , 积极探索新模式 。 一些商家决心换租更偏僻的门面 , 以此摆放更多商品 , 实现快速分拣、提高坪效和降低门店租金;还有部分商家也在社区的需求下 , 采取多业态的融合 , 提高商品、服务种类 , 满足更多需求 。
由此 , 实体门店开始主动求变 。 繁荣的社区商业孕育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 , 也让不同地区率先转型的超市、便利店等成为“城市零售新实体” 。
中国有近700万家夫妻店 , 老板大多头脑灵光 , 偏居一隅做着人情生意 。 借即时零售东风 , 他们对实体店的“改造”是多维度的 , 包括丰富商品结构 , 分时段差别营销;优化备货 , 降低缺货退款率;提升真实库存量 , 进而减少超卖损失等等 。
比如苏南区域某超市 , 根据美团提供的区域商品建议 , 重点补足水果、乳品冰品和酒水饮料 。 店铺日曝光增长了21% , 日订单增长了25% 。 最终在4个月时间内 , 超市线上商品数增长26% , 重点品类交易占比从16.9%提升到41% , 仅此一项 , 带动线上交易增长119% 。

此前 , 线上平台因未及时更新货物信息 , 导致超卖、缺货的情况常有发生 , 很多店长只能不停打电话对下单用户道歉 。
华中地区一家连锁超市 , 通过智能收货和盘点工具 , 为每个商品绑定一个库位号 , 把超卖订单率从4.5%下降到0.7% 。 店长每天少打30通电话 。 拣货效率提高50% , 新员工培训2-3天即可上手独立操作 , 6人完成日均1000单的门店拣货 。
北京华欣超市的经营者分析数据发现 , 电商做的是每天、每月的生意 , 即时零售做的是每分钟、每小时的生意 。 他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 , 推出不同的置顶商品:早市置顶生鲜食材 , 午餐置顶熟食鲜 , 下午茶置顶水果零食牛奶 , 晚餐置顶酒饮零食 。 相当于一天之内 , 更换了四次货架和海报促销 , 大幅提升了利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