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2022跨境电商年终盘点:Temu崛起,TikTok Shop杀向阿里、腾讯( 三 )


东南亚直播电商的市场教育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 在市场到达固化阶段之前 ,Tiktok Shop和Shopee、Lazada还有很长的仗要打 。
三、洋码头“人去楼空”
独立进口跨境电商再无声音
过去几年 , 进口跨境电商几乎被“团灭” , 洋码头、蜜芽、HIGO、达令等相继出局 , 更别提像海豚村这样原本就小众的海淘App早已是淡出人们视线多年 。
今年8月份 , 多家媒体报道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长期拖欠支付商家货款 , 数额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 且其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总部办公场所目前已经人去楼空 , 大门紧锁 。
【阿里巴巴|2022跨境电商年终盘点:Temu崛起,TikTok Shop杀向阿里、腾讯】而随着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的公开信承认了洋码头危机重重的事实 , 洋码头 , 这家国内最早的海淘平台 , 很有可能会成为海淘时代的终结者 。



来源:洋码头官网截图
在《2017Q1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中 , 洋码头还是在独立类进口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份额占比排名第一 。
在疫情开始之后 , 情况急转直下 。 国外大量的门店不开门了 , 货源直接断了;国际航线大量熔断 , 物流收到冲击 , 空运成本大幅上涨 , 用户等待时间变长 , 订单取消率增高;口岸清关时效拉长 , 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也受到严重影响 。
再加上洋码头作为独立App , 本来在流量上就有天然的短板 , 并且因为C2C买手制经营模式 , 货品质量无法保证 , 用户黏性也上不去 。
多方因素下 , 本来就是低频次、长链条的海淘行为 , 在履约成本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 , 自然无以为继 , 走到了穷途末路 。
无论是流量还是货源 , 亦或品牌议价能力 , 独立的海淘平台都不占优势 , 其通过买手搭建起的供应链体系 , 在庞大而精密的算法冲击下 , 也不再有吸引力 。
易观分析发布的《2022年第1季度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 , 按市场份额 , 天猫国际份额为37.7% , 排名第一;考拉海购23.9% , 排名第二;京东国际份额为20.1% , 排名第三;其次是唯品国际9.4% 。
阿里系(天猫国际+考拉海购)以六成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跨境电商进口市场的龙头位置 。 阿里系(天猫国际、考拉国际) , 京东全球购以及唯品国际均采用B2C模式 , 可以直接对接品牌商户 , 给其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 而综合电商的算法能力和庞大的流量入口 , 更是独立进口跨境电商无法逾越的鸿沟 。
四、依托第三方平台终显颓势
“华南城四少”营收下降、利润压缩
当那些有着巨头扶持 , 提供丰富资源和经验的跨境电商平台还在攻城拔寨的时候 , 那些独立跨境电商大卖家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
在出海之时 , 对所有跨境电商来说都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在第三方平台 , 还是自建独立站(平台) 。
两种方式各有千秋 , 前者以亚马逊为主 , 全渠道都有涉及与铺货 , 单个平台有几百上千个账号 , 布局跨境电商较早 , 大卖采取多品类广SKU的铺货模式 , 一般SKU数量在1万以上 。 而后者自己搭建一个平台 , 通过整合自有和引进三方供应链体系 , 往海外销售商品 , 需要自己引流 , 流量成本极高 , 运营难度大 。
在这种情况下 , 早先的跨境电商企业大多都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大卖家 , 充当一个中间商的身份 , 商业模式简单且直接 。 以子不语集团为例 , 国内1元的产品 , 可以在北美卖到1美元 , 溢价率可以高达7倍 。
而从亚马逊去年4月份封禁了大批账号之后 , 这一路线就显得危机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