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边陲小镇少年,靠编程“逆袭”( 三 )


信息技术课目前并没有纳入小升初考试科目 , 刘影娴希望学生能继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主动学习 。 她说:“这可以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当中有一片‘净土’ 。 ”
编程≈游戏?推翻家长偏见
当孩子们在编程课上勇敢向前的时候 , 部分家长并不能完全明白编程教育的意义 。 陈元春就曾遇到过家长反对孩子学编程的情况 。
陈元春在云南沧源县勐董镇中心完小担任信息技术课老师 。 作为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 , 她深知寓教于乐的重要性 。 学生中流行的游戏 , 她会亲身去体验 , 以分辨是否适合青少年 。
与其阻止学生玩游戏 , 陈元春更倾向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玩游戏 。 而编程正是一种将游戏乐趣导入学习内容的有益渠道 。
然而 , 当地部分家长会认为孩子只要用手机或电脑 , 做些跟游戏相关的事情 , 就是在浪费时间或者影响孩子学习 。
肖同学的父母在乡间务农 。 从小学一年级起 , 她进城上学 , 并交由县城居住的伯母“代管” 。 起初这位“代理家长”要求肖同学“死学习” , 不许她发展课外兴趣 。
2021年肖同学的编程作品入选了一个比赛 , 获得了前往深圳交流的资格 。 但“代理家长”不支持 , 这女孩不得不放弃这一宝贵的机会 。
陈元春(左一)与参加创客小组的同学们 。
眼见家长因偏见阻碍有潜力的孩子继续学编程 , 陈元春可是比谁都着急 。 她逐个拨通家长的电话 , 还组织了一场家长会 。
会上专门介绍了编程的发展趋势、学生交流活动的意义 , 以及内地小朋友从幼儿园开始接触编程的信息 。
陈元春对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到小学三年级才接触编程 , 已经落后很多了 。 现在学校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 , 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学编程?”
班级学生的几个作品也在家长会上做了演示 。 有家长发现孩子竟把自己平时玩的游戏给做出来 , 惊讶地直呼“无法想象” 。
除了必要的讲解外 , 更多家长是被孩子的转变所说服的 。 陈元春说:“我说100遍 , 还不如做出一个成绩 , 让别人知道我们做的是什么事情 。 ”
2022年 , 陈元春带领51名学生冲入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大赛(NOC) , 其中两名学生获复赛一、二等奖 , 一位获得决赛三等奖 。
NOC大赛为我国教育部批准的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 , 已连续三年被纳入教育部发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 NOC复赛获奖者在全国多地区的“小升初”当中 , 有机会获得加分或者面试资格 。
这意味着 , 这些边境小城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 , 在编程赛道上 , 拥有与内地孩子相近的竞争力、创造力 。
陈元春教孩子们给掌控板编程 。
孩子们的作品大多来自他们的爱好与观察 。 三年级的李同学看过儿童版《三国演义》 , 成了“三国迷” , 设计出了“三国知识问答游戏” , 想着以后看过三国的电视剧再补充题目 。
这种创造力训练不仅对课业有帮助 , 也让孩子学习了用工具表达自己、探索自我的能力 。 六年级的施同学家里种了岩瓜 , 那是一种长在高高藤蔓上的蔬菜 。 看见妈妈摘岩瓜时经常够不着 , 施同学就动手发明了简单的摘瓜工具 。
“学生会把编程里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 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 这也是编程带给他们的持续影响 。 ”李婕说 。
梦想在狂奔硬件师资待跟上
学生们在编程课上的成长区间 , 某程度上也反映着边疆与内地教育之间亟待弥合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