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意味着 , 平台必须维持高频订单量 , 才能覆盖各项支出 , 走的一直是薄利多销路线 。 但用户是有限的 , 为了争抢用户资源 , 平台的营销支出必然会上升 , 这还没计算各类补贴 。
二季度财报显示 , 叮咚买菜净利润录得2060万净利润 , 实现阶段性盈利 , 主要就得益于销售和营销支出同比下降64% 。 但在营销支出下降和阶段性盈利的背后 , 叮咚买菜业务收缩、DAU停滞不前等问题也被摆上桌面 。
在前段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时 , 盒马鲜生CEO侯毅就表达过对前置仓模式的质疑 。
如果众包模式和前置仓模式都无法征服生鲜电商这块硬骨头 , 那么还有哪种模式可以一战呢?
“前置仓是不合理的 , 除非能大规模收回物流成本 , 才有机会实现盈利 。 通过补贴抢市场、抢用户的行为 , 也被证实是不健康 。 ”
生鲜电商的未来:持续压缩成本 , 发力“最后一公里”客观地说 , 生鲜电商这盘生意依旧很诱人 。
艾瑞咨询的报告指出 , 国内生鲜零售规模在2017年之后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 2021和2022年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5%和7.4% , 处于近年来的最佳水平 。 从用户组成来看 , 26-3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占比最高 , 达到49.7% , 其次是36-45岁年龄段的32% 。
谈及选择生鲜电商平台的原因时 , 高达59.2%的用户提到“线上购买更方便” , 价格实惠、配送速度快也是重要因素 。 上述数据表明 , 中国的生鲜电商消费群还十分年轻 。 而且对这批年轻消费者来说 , 生鲜电商已经日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复购频率显著提升 。
换句话说 , 国内的生鲜电商市场潜力满满 , 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 面对这样一块宝地 , 各大平台当然不会轻易放弃 。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生鲜电商行业的成本难题 , 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市场门槛低 , 各平台缺乏差异化和护城河 。
Instacart就是最好的例子 , 在早期可以靠软件系统提高订单分配效率 , 并为骑手规划路线节省配送时间 , 但这些技术并不具备壁垒 。 在亚马逊、Uber等竞争对手入局之后 , Instacart的优势就消失于无形 。
这样一来 , Instacart就变得进退维谷:这一边为了留住客户不敢提高配送费 , 那一边又要为维护配送团队不断花钱 , 成本失控在所难免 。
对症下药 , 生鲜电商平台的当务之急 , 无疑是处理成本难题 。 尤其是在获客、用户留存和履约能力上下功夫 , 建立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
在北美 , Instacart尝试过很多方式压缩成本、提高利润 。 比如大力开发广告业务 , 并效仿亚马逊Prime会员推出付费业务 , 但对公司业绩的帮助始终有限 。
在国内 , 各大平台还在探索压缩成本、提高人员效率的方法 。 以盒马、京东七鲜超市为首的新零售玩家 , 在全力推广仓店一体化模式 , 希望通过线下渠道触达用户 , 节省线上引流、营销开支;聚焦垂直领域的花果山和走B2B路线的好鲜生等平台 , 则通过压缩SKU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
除此之外 , 也有不少平台将重心放在末端配送环节 , 在社区团购风口陨落之后 , 另一种倡导用户自提的生鲜“到柜”模式悄然兴起 。
诸如好鲜家、食行生鲜等平台就在社区、商务中心投放大量生鲜自提柜 , 用户线上下单、骑手配送到指定位置再由用户自行提取 , 提升了配送效率并降低了履约成本 。
一直以来 , 生鲜电商平台的最后一公里争夺战都在比拼配送效率和覆盖范围 , 给自己增加负担 , 同时不断提高用户的满足阈值 。 如今换一种思路 , 让用户来参与最后一公里配送 , 或许真的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
- 芯片|美国加紧对华芯片扼杀战,佳能公司却说:要给中国提供光刻机
- 电子商务|中视汇诚影视-兴趣电商崛起,重新定义了“内容营销”!
- 苹果|苹果手表血氧监测功能被指有种族偏见 在美国被告上法庭
- 电子商务|2023年独立站卖家如何进行Facebook广告投放?
- 电子商务|张一鸣撞上美国防火墙!
- 电子商务|阿里高层再度迎变动,财务出身的张勇,能掌控好阿里云吗?
- 苹果|苹果被集体诉讼!iPhone不赠充电器惹恼美国人:“假环保”
- 电子商务|从华为百万年薪天才少年稚晖君(彭志辉)辞职创业看科技企业培养人才之难
- 芯片|中国传出万亿芯片计划,加速芯片产业发展,美国芯片开始被反噬
- 郭明錤|美国芯片封锁自尝恶果?芯片巨头镁光遭遇寒冬,裁员、降薪组合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