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数据资产曲线是怎么跑出来的

商业银行的数据资产曲线是怎么跑出来的
文章图片
来源|零壹财经作者|彭佳焱
1946年 ,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 1947年 , 赫伯特.西蒙在《行政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写道:如果能利用存储在计算机里的信息来辅助决策 , 人类理性的范围将会扩大 , 决策的质量就能提高 。 他预测 , 在后工业时代 , 人类社会面临的中心问题将从如何提高生产率转变为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来辅助决策 。
1989年 , Gartner提出商务智能(BI)定义:一系列以事实为支持、辅助商业决策的技术和方法 。
2006年之前 , 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已经纷纷上马商务智能系统 , 然而面临着缺乏确凿、可信、有效数据的瓶颈问题 。 正是从大约2000年之后 , 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管理开始起步了 。
20年之后 , 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在纷纷探索数据资产管理:如今 , 银行不仅能把数据作为辅助决策工具 , 更是把它当做一种资产来管理 。 从计算机问世到商务智能 , 人们用了50多年 。 从商务智能到数据资产管理 , 演化的速度要快得多 。
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 数据资产管理依然只是开始 , 要把数据变成有效的数据资源、把数据资源变成数据资产 , 把数据资产价值化、变成“钱” , 这是一连串复杂的事情 。
从商务智能升级到数据资产管理 , 贯穿银行20多年的数据沉淀、打通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 , 这是很多银行都想做的事情 。 中电金信希望用刚刚发布的“源启数据资产平台”来打开这个新的蓝海市场 。
一、从“拉式”到“推式”
2022年2月 , 工商银行在推出集团数字化品牌“数字工行(D-ICBC)时 , 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数字化发展方向:在内部管理方面 , 持续优化企业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 , 全面推动数据管理工作和数据平台建设升级转型 , 实现价值创造;在对外合作方面 , 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稳妥开展数据合作共享 , 打造智能化数据产品体系 , 推动发展模式由经营资产向经营数据转型 。
这基本代表了国内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方向 。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也表示 , 光大银行将数据作为重要战略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 。 一方面 , 筑牢内部基础建设 , 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数据中台建设等工作 , 建立数据标准 , 提升数据质量 , 重视“管好数” , 更重视“用好数” , 培养内部数据文化 。 另一方面 , 积极投身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大局 , 在前沿领域探索实践 , 并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开展战略合作 , 探索数据要素多元发展模式 。
中国商业银行对数据管理的重视 , 时间也不短了 。 光大银行就是最早开展数据管理的银行之一 。
“第一波其实是做标准 , 2006年、2007年由光大银行开始做 。 ”中电金信商业分析事业部总经理、中电金信数据研发委员会主席杜啸争介绍 , 2006年之前各银行被淹没在数据的海洋之中 , 虽然纷纷上马数据仓库系统 , 然而面临着缺乏确凿、可信、有效数据的瓶颈问题 , 因此需在数据集中集成的基础上 , 加强各类业务数据的整合与清理 。 之后国内银行业开始努力探索提高数据管理能力 , 通过统一数据规范、统一数据交换 , 开展数据检核 , 使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能够合理分布、有序流动 , 形成统一业务视图 , 提升数据质量 。 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治理自此开始 , 而数据治理 , 是数据资产管理的基石 。
从2010年之后 , 商业银行数据治理进入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阶段 , 2013年后进入大数据阶段 , 从传统数据治理到大数据治理的转型应势而生 , 一直发展到今天 , 形成了银行业数据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