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两个适可而止

正所谓物极必反 , 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甚至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模式 , 一旦成功还来不及享受成果转化 , 就要面临“群起而仿之”的多胞胎围剿 , 原本成功的生命周期就在各种似曾相识中逐渐“折寿” 。
潮流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不成潮流不代表社会是市场的肯定 , 一成潮流又陡生一夜之间的李逵李鬼不分 , 这不是“假假分不清楚”而是——真真分不清楚 。
走极端 , 扼杀了好不容易冒尖的创新 。
何况 , 这种创新的成功 , 本来就是相对的 。
两种极端的相爱相杀 , 其实是自爱自杀 。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两个适可而止
文章图片
一、爱TA , 就要限制TA(的扩张)
其实从实体商业尚未被电商逼到墙角之前 , 关于实体商业的发展和限制问题就已经表现得很突出 , 虽然“规模优势、抱团取暖、产业集聚”的这些理论和美好愿望都无可指摘 。
但在实际操作中 , 自己不会创新或者创新本身有风险等等各种现实困难面前 , “抄还不会嘛”才是深入骨髓的实用哲学 。
于是 , 我们看到某个百货公司新开 , 正常的门庭若市之后不久 , 对面就开了同业竞品 , 不仅定位相同 , 每个楼层售卖的商品主题也相同 , 还美其名曰:标准化 。
久而久之 , 臆想中的人多力量大并未出现 , 倒是引发恶性竞争、价格大战最终各自吃不饱 。
最终的画面可以预见:连倒闭也是先后纷至沓来 。
不仅是实体商业 , 那些一度以规模取胜成为媒体捧臭脚的鞋城、建材一条街 , 都在短暂辉煌之后一地鸡毛地各自散去 。
好像 , 现在也就那些美食一条街 , 还能苟延残喘地各领风骚三五年 。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两个适可而止
文章图片
究其原因 , 有二:
一是一个区域的人口和总消费是有上限的 , 可以将其形容为分子;
而在不断增加同类竞品的规模至上引导下 , 不断扩大了分母 , 最终值也就逐渐薄成了一张纸 。
毕竟 , 中华第一街的南京东路是引流了全国乃至世界的人流 , 人均10万且不重复的品牌红利 , 是多少年堆砌起来的 , 但南京东路不可复制 。
说到这里 , 插播一句:那些叫嚣“上海房价永远涨”的人 , 自己有什么底气谈论永远?!
另一方面 , “规模优势、抱团取暖、产业集聚”这些话固然都对 , 在忽略竞品会摊薄人均消费的同时 , 还存在一个关键要素即差异性定位 , 不成错位就是恶性竞争 。
南京东路还能活着 , 看起来每隔一个路口就有几个大商场 , 究其原因——各有定位不同:有做综合百货的、有做游客市场的、有做高端定位的、有做专项主题的 , 正是因为品牌优势人流量优势定位错位消费分流 , 所以固然互联网战无不胜 , 南京东路还屹立不倒 。
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 , 销售额达到亿元以上的上海十大商场 , 南京东路的新世界城和大丸百货还能占据1/5的江湖地位 。
成功的经验总是有限的 , 因为失败的教训遍地都是 。
回到城市更新的领域 , 今天也不乏一窝蜂的现实教训:
厂房改造一窝蜂 , 于是率先成事的租金一降再降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抄袭者起步就是低价 , 把先行者逼到就范地步(2)因为一窝蜂 , 房东的姿态和租金要价则是一涨再涨 。
拿到风投的敢于砸 , 用他人钱做自己梦;
职业经理人敢于砸 , 反正不是自己的钱 。
但久而久之 , 也是前赴后继地慷慨赴死 。
联合办公一窝蜂 , 于是重复着一窝蜂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