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京的创新创业素质 创造型创业机会概念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采访人员李斌胡伟盖博明)从一个9平方米的出租屋到600多亩的工业园区,从一个两人的“软件车间”到一个1.5万人的企业团队,用友是中关村首家牌照号为“SY0001”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公司,现在正朝着为企业提供“赋能”的云服务企业迈进.
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我们在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创新,稳步发展 。有“本土野心”的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静表示,科技企业就像骑在水牛背上,要在一波又一波的科技变革中保持稳健的控制力,不断前行 。
“放下‘米缸’里的工作”
采访人员:你是如何与中关村结缘的?
王文静:大学毕业的时候,分配到一个办公室工作,这叫“米缸里的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发现一批科技人员正在中关村创办科技企业 。
【王文京的创新创业素质 创造型创业机会概念】北京新技术产业发展试验区成立大会正式公布了一批鼓励科技人才和专业人才在中关村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 。听完我热血沸腾,回到办公室就开始写辞职报告 。我做生意有什么优势?我收入不高,家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支持,所以以我自己的知识,当时最好的选择是中关村 。
很多同事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要离开政府?有些人想进就进不去 。但我心里很清楚,因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氛围和做事业的内心冲动,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 。
“赶上一个特别好的时代”
采访人员:如何创业?
王文静:创业之初,借了5万,买了一台电脑,花了一半 。然后租了一个9平米的房间,是一个居委会的办公套间 。
为什么要找这个地方?因为居委会有公用电话,一部时尚电话的初装费就要几千块钱,短时间内是装不上的 。电话可以联系用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回忆创业之路,我有两个感触:一是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一个特别好的时代,改革开放给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机会 。第二,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产业的不断进步,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 。
“我坚信‘自主创新’才是出路”
采访人员:您在中关村创业时,用友秉持的是什么理念?
王文静:中关村刚发展的时候,优势在于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 。当时中关村最早的创业者大多是从体制内下海,以新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当时我们也感受到了美国科技创新在硅谷的快速发展,对我们是一个启发 。
我在想:你能成为代表中国最新科技方向的企业吗?进而通过企业发展带动科技产业发展 。用友从一开始就没有走贸易之路 。我们要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我们从创立之初就坚信“自主创新”是出路 。
“每一波都要把握 。”
采访人员:成立30年,UF“老”了吗?
王文静:一家有30年历史的科技公司确实是一家老公司,但从用友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一直立足于长期、持续的创新和扎实的发展 。
创新不是一个时间点的概念,而是可持续和稳定的 。没有持续的创新,公司只能赢得一个阶段或两个阶段,无法赢得未来 。
每一次技术浪潮和每一次业务变革都可能带来行业洗牌的机会 。产品的技术升级就像一个浪潮,技术一成熟就可能迎来 。最大的挑战是把握每一波 。
对于中关村企业来说,一方面要通过结合t
e:15px;"> “这个行业发展就跟骑在牛背上一样”
采访人员:您会对年轻创业者提什么建议?
王文京:今天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 。年轻创业者思想上一定要开放,不能封闭 。第二个建议就是专注,选择一个方向就要执著坚持 。创业30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我相信我自己还会专注在这个领域 。
软件业是一个“牛背”上的行业,这个行业不断面临技术更新换代 。在这个行业发展就跟骑在牛背上一样,路况很复杂,“牛”在运动中也有很多变化 。想要在“牛背”上不掉下来,就要具备适应技术革新的能力 。
在中关村,如果不志在创新,企业生存几年没有问题,但不会持久 。创新本来就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很多创新就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去做,坚持做并做对了,也就成功了 。
“最原始的创新,某种程度来自文化层面”
采访人员:您怎么理解创新驱动发展?
王文京:最前沿的、最原始的创新,某种程度来自文化层面 。科技可以分为工程应用层、产品技术层、科学研究层,然后就是科学精神层或者说哲学层 。真正要做那种原发型的、最前沿的创新,一定是到了哲学的层面 。
历史上,我们在文化上是很有趣味的民族、精神世界很丰富的民族,民族的创新活力正在被激发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表明,中国人拥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已成为一种文化氛围,成为民族共识,未来我们依然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

王文京的创新创业素质 创造型创业机会概念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