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折叠屏手机为什么还没成为主流?

折叠屏|折叠屏手机为什么还没成为主流?

文章图片

折叠屏|折叠屏手机为什么还没成为主流?

文章图片

折叠屏|折叠屏手机为什么还没成为主流?

文章图片


我看要是都能像刘作虎搞 Find N 系列这么较劲 , 折叠屏离主流化就不远了
我看要是都能像刘作虎搞 Find N 系列这么较劲 , 折叠屏离主流化就不远了

仔细回想下「折叠屏」这个产品概念开始落地 , 已经有 4 年多时间了 , 但感觉到现在才刚刚走过「市场验证」阶段 。
纵观整个数码消费品的发展历史 , 几乎没有一款产品 , 能有这么长的「市场验证周期」 。 大部分新的产品尝试 , 顶多一两年 , 如果没有成功 , 就会被时代冲刷下去 。
折叠屏却不一样 。 落地 4 年 , 由于价格等原因 , 它从未受到主流消费者的亲睐 , 整个品类的国内出货量一直停留在百万级别 , 连主力旗舰的零头都达不到 。 但它却吸引着手机厂商 , 持续投入资源 , 探索这个方向 。
4 年显然也不是白摸索的 , 我看了下 IDC 发布的报告 , 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几个季度下跌 , 唯有折叠屏产品逆势增长 , 同比出货量涨幅高达 70% 。
我现在还记得去年年底 OPPO Find N 发布后瞬间被预定一空的盛况 , 以及这个产品背后的「产品经理」刘作虎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登台时台下的欢呼 , 这都是手机圈近年来少见的盛况了 。 显然 , 折叠屏依旧是一颗有潜力的种子 , 代表了智能手机形态进化的理想 , 也代表了未来市场洗牌的方向 。


那么折叠屏手机的宿命就是 1-2 百万台的天花板吗?除了通过规模效应逐渐让折叠屏手机的价格降下来 , 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盲区问题」?


01 回到「过日子」的思路上来

手机的任何一种新技术方案 , 第一时间的价值都是「炫酷」带来的购买欲望 。 折叠屏显然也走过了一样的阶段 。 当年万元上下的价格 , 加上还远远不成熟的工艺和多屏交互 , 客户基本上都是为「炫酷」买单的 。
这也是折叠屏这些年肯定有市场 , 但市场总量又不够大的原因 。 「大」是第一批 early adopter 的关键需求 , 毕竟目前买折叠屏的消费者里 , 不少都是看中了它的「炫」 。 但实际用起来 , 这并不是一个「过日子」的最佳选择——一个平板级重量的家伙 , 就算能折叠 , 你也很难把它真的当手机去带出门走天涯的 。 说白了 , 如果折叠屏想要渗透进市场深处 , 成为更多普通用户的选择 , 就不能只是做「大」 。
我承认 , 这一点我深受 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的影响 。 他说折叠屏手机应该在内屏和外屏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 , 一个「黄金基点」 , 而不是一味追求大 。 他们去年推出的 Find N , 就是一个从「过日子」角度出发 , 设计出来的产品 。 通过采用 18:9 比例的外屏 , Find N 最大限度保证了外屏的可用性 , 以及折叠模式下的握持手感 , 在同类产品中以轻巧著称 。


对我来说 , Find N 也是我第一台真正进入常用状态的折叠屏手机 。 我观察了下身边不少真的要用手机来干活的朋友们(大部分是内容工作者) , 发现 Find N 这个尺寸的思路应该是深受好评了 , 因为使用率上看 , 是我见到的最高的 。
今年 , OPPO 刚刚推出 Find N2 , 重量又比前代大幅减轻了 40 多克 , 这个重量是怎么大幅度降下来的 , 我还没有机会和刘作虎深入交流 , 但我拿着两代产品自己对比 , 确实感到明显的震撼 , N2 太轻了 , 仅有 233g , 这已经已经到了比 iPhone 14 Pro Max 更轻的状态了 。 我觉得这是很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设定 , 因为这第一次让折叠屏手机 , 进入了传统手机的重量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