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挖了个坑,这些公司都往里跳

滴滴挖了个坑,这些公司都往里跳
文章图片
出品|虎嗅汽车组
作者|王笑渔
滴滴出行“消失”的日子 , 网约车平台没有新战事 。 但在定制网约车赛道 , 暗流涌动 。
2020年11月 , 滴滴出行在北京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定制电动汽车D1 , 这也是首辆专门为网约车设计的电动车 , 并由比亚迪为其代工 。 时隔一年之后 , 2021年12月15日 , 盒子汽车在北京发布了两款 , 聚焦B端赛道的车型:BM-400主打专车、网约车、出租车市场;BM-600针对中高端租赁市场 。
更有趣的是 , 英国一家名为Arrival的商用电动车公司 , 此前也发布了一款为Uber定制的网约车 。 从外观到内饰等诸多设计元素上 , 与盒子汽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滴滴挖了个坑,这些公司都往里跳
文章图片
在国内的车企中 , 理想汽车最早尝试过为滴滴出行定制MPV车型 , 但至今没有量产 。 而前不久岚图汽车发布电动MPV“梦想家” , 欲从B端租赁市场分一杯羹 。
滴滴开了头 , 新玩家们涌上了定制网约车赛道 。
一、救救网约车脏乱差
网上有个段子——马路三大妈(慢):轩逸、雷凌、卡罗拉 。
这三款日系小轿车的排量小、开不快、内饰糙都是不争的事实 , 但凭借着油耗低、价格低、故障少等优势 , 被视为网约车司机的首选 。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 , 今年1-11月轿车销量榜中 , 日产轩逸排名第一、丰田卡罗拉排名第四、丰田雷凌排名第八 。
滴滴挖了个坑,这些公司都往里跳
文章图片
相比起网约车有得选 , 出租车司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
以北京出租车为例 , 2003年第三代现代伊兰特被引入中国后 , 几乎被纳为北京出租的“制定用车” 。 被伊兰特出租车支配的恐惧还未彻底远离 , 北汽新能源EU系列又一度成为北京出租车司机的噩梦 。
知乎上有一篇高赞文章《听听北京126位电动出租车司机的评论》中 , 作者总结了出租车司机反馈的几大问题:“续航短、故障率高、成本高” 。 还有司机直呼:“别买 , 不买不上当 , 买了就上当 。 ”
网约车和出租车 , 本质上都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 。 设想一下:“假如你自己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 使用一辆糟心的车去工作 , 你能提供给用户优质的服务吗?”
滴滴挖了个坑,这些公司都往里跳
文章图片
解决打车体验差的问题 , 归根结底要从运营车辆开始改变 。
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 , 几乎从乘用车改造而来的 。 早期 , 像捷达、伊兰特等出租车都是加个计价器、车顶灯箱等简单的装置 , 就上路载客 。 后来在网约车上 , 滴滴通过加装“桔视记录仪”来监控司乘环境 , 也有像T3出行等平台 , 对加装车联网平台、一键报警装置等等 。
简单加装监管装置的运营车辆 , 开始逐渐变为一个冰冷的空间 。
直到去年 , 滴滴发布D1定制网约车时 , 提到这款产品是基于滴滴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 , 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 , 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 。 并通过司机定制座椅等设计 , 来让司机在长时间驾驶工作中减缓疲劳 。
滴滴挖了个坑,这些公司都往里跳
文章图片
在谈到进入定制网约车赛道时 , 盒子汽车创始人兼CEO张署光向虎嗅表示:“我们每天打车都能听到司机在抱怨工作太乏味、收入偏低 , 堵车也抱怨 , 换电也抱怨 , 充电也抱怨等等 。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痛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