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自动驾驶系统竟被打上「思想钢印」?( 三 )


所以毫末研发了一个高效标注系统,应用无监督自动标注算法,性能比市场上很多产品强1倍。
目前,毫末大部分数据处理是通过自动标注完成的。
进行到这一步,数据已经可以喂给算法进行训练,那么训练好的模型,如何验证效果?
尤其是在短时间对多个功能进行不同升级后,如果把所有版本依次拿到实车上跑一遍,然后再开发下一个版本…自动驾驶可能就永无实现之日了。
所以要把把验证工作放在仿真系统中进行。
m自动驾驶系统竟被打上「思想钢印」?
文章插图
毫末智行将每一次路侧都还原为仿真中的“元宇宙”,同一场景下不同光照、不同天气,不同曝光条件都可在系统中调整,由此来模拟算法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
至此,一组数据就完成了他们从被采集处理、成为训练素材、变成系统能力提升的全部使命。
MANA对于毫末智行的重要性,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已经有了概念。
如果把数据比作燃料,那MANA就是能使燃料爆发出能量、推动整个系统运转的引擎。
而且,这部“引擎”不仅快,还经济实惠。
MANA要把毫末智行带向何方?
当然是速度更快的自动驾驶能力提升,和规模更大的量产落地。
怎么评价?了解了MANA系统的来龙去脉,个中内涵…
也就能理解MANA之于毫末智行的承前启后意义,解释了毫末速度的真实原因,而且还是这家自动驾驶新晋独角兽今后战略规划的前提。
比如AI DAY上,毫末分享了对未来数据发展的判断。
未来几年,在智能汽车的推动下,人类存储的数据将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影像数据会越来越多,而由于数据类型的转变,对计算的要求也将发生改变。
深度学习的计算能力会更日益重要,对算力要求也会快速增长。
所以,除了推出单板算力360T的自研算力平台,毫末也宣布筹建自己的超算中心
m自动驾驶系统竟被打上「思想钢印」?
文章插图
等等,大模型、大数据、规模量产、自研算力平台、自建超算中心…
熟悉吗?
打通数据闭环的毫末,似乎走上了和特斯拉类似的路线。
核心原因还是在数据。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对于数据挖掘利用的“段位”,有独特的解读。
他认为,特斯拉的领先,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十亿公里级的里程数据上。
一个自动驾驶公司建立一套数据闭环并不难,真正有含金量的是能在多大规模的数据上跑通数据闭环。
这既代表一家公司的当下的业务进展、技术能力,也预示了未来算法迭代的“加速度”。
而数据驱动,毫末的优势恰好在于获取的成本和效率。
毫末智行出自长城汽车集团旗下,客观上具备了将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的先天优势。
长城汽车6个子品牌,数十款车型,正在智能化转型关键窗口,更重要的,是这些车型过百万的年销量。
m自动驾驶系统竟被打上「思想钢印」?
文章插图
事实也正是如此。
毫末智行AI DAY上,董事长张凯说,成立两年来,积累实际路测里程已达400万公里,产品已经搭载在长城坦克、WEY、哈弗等五款车型上。
3年内,毫末智能驾驶产品装机量会达到100万。
m自动驾驶系统竟被打上「思想钢印」?
文章插图
而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这个数字会迅速扩大至34款车型,具体装机量,据毫末估计可以达到30-40万辆之间。
对于毫末智行来说,产品装机量能以每年数十万辆的规模增长,带来的数据增量更是大部分新势力或自动驾驶公司很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