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抖音团购唱戏,大众点评拆台( 二 )


一位餐饮零售的业内人士表示,抖音和大众点评同为公域平台,到店核销体验不应该因为购买平台差异有所不同,差评的出现,除了个别恶意针对,商家应该付主要责任。更重要的是,大众点评成了消费者最先想到、最易触达商家的评价入口,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这其中既有用户习惯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新兴平台产品逻辑的原因。一方面靠积累有效评价起家的大众点评,在种草优先的电商体系里逐渐落了下风,让流量巨大的短视频平台入局本地生活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抖音本地生活没能做好售后评价的最后一环,最终的评价权回流到大众点评上。
抖音评价,形同虚设对于消费者来说,决策之前在各个平台上比价几乎是固定动作。之前是口碑、美团、大众点评之间来回挑选,现在只是又加上了抖音团购而已。说到底,直播电商、团购优惠的落脚点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人随货动,便宜确实是硬道理。
而一旦活动力度变小了,消费者很容易转向其他平台的怀抱。互联网在每个业态重塑的窗口上都下意识选择“撒钱模式”,但烧钱烧出一个未来的案例屈指可数。本地生活的外部流量看起来机会很大,但美团和大众点评仍然是终端;就像目前国内社交平台的终点是微信一样,聊遍天南海北,“扫码加微信”才是最终归宿。
同样地,吃遍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才是吃货们的情绪安置处。抖音点评体系功能健全,影响力堪忧。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首先在于奖惩体系不明确,为了啃下本地生活这块大蛋糕,比完整的体验流程更重要的是把盘子尽可能地做大,博主探店、流量扶持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多的人更全的货。林子很大,需要的鸟很多,现阶段的商家还是招揽的对象,奖惩这回事就可以往后放一放。
抖音团购下并非没有差评出现,但杀伤力远不如出现大众点评上。评价功能没有起到实质作用的原因不难理解,从人货场三个角度来看,评价之于个人,只是单纯的评价功能,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认知体系,很难产生影响;之于货,“低价≈低质”的市场规律,很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之于场,直播的视频形式下,种草优先级高于评价,极易使团购陷入前期繁花似锦,后期一地鸡毛的循环中。
平台基因的不同决定了消费者认知的差异,但评价闭环对想要走向成熟的电商来说不可或缺。
曾被刷单、刷好评绑架的淘宝在评价体系上的愈发严苛,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商家对可能出现的差评基本都是零容忍。商家在乎、平台重视才有可能使真实评价发挥作用。而淘宝商品的曝光量又跟好评率挂钩,平台算法优先的情况下,评价变得至关重要。
同淘宝类似,大众点评等评价平台对商家的约束集中在降低评分、曝光量低等间接手段上,差评的影响同样立竿见影。
如今情况有了微妙的变化,直播涌起,种草优先,淘宝上线了逛逛,采用短视频挂链接的方式走上了种草驱动消费的内容电商路子,大众点评在笔记里推出了“达人探店”的板块,图文排版和视频滤镜看起来“小红书味”越来越浓。
电商平台全员“小红书化”,本地生活更是没能逃脱“种草大于天”的运营思路。铺最广最全的广告成了大到连锁品牌小到夫妻店的不二法则,消费者的决策成本直线上升,平台习惯了赚流量的快钱,在面对更复杂的链路时,打法开始捉襟见肘。
种草VS评价,谁是本地生活的未来?在直播电商行业,2020年抖音趟出了自己的兴趣电商。以兴趣电商的打法为参考,依靠强大的算法辅助选择“货找人”的模式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种草越来越类似,2021年“直播+团购”的火热可以看出,本地生活开始追求激发更多潜在的消费需求或消费冲动。高频次意料之外的消费行为需要的还是内容侧的稳定输出,选择的直播和短视频形式依然是将种草的优先级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