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如何利用四步法完成标签体系的建设?( 四 )

  • 物本身的信息:形状、大小、颜色、规格
  • 物的类目信息:一级类目、二级类目等等
  • 物的功效信息:针对人群、功能说明、辅助功能等等
4.2.2 物的标签体系——流转类目的标签
物的生产类目相关标签标示物从产生到上架前的所有信息
  • 物的生产信息:物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涉及到生产商、加工商、批次、生产时间等等
  • 物的运输信息:从生产好到运输后,涉及到运输的流程,开始运输时间、运输方、配送人、配送时间等等
  • 物上架后的表现:这是物和目标人群进行接触的过程。被浏览次数、被点赞次数、被收藏次数等等
4.2.3 物的标签体系——挖掘类目的标签
物的挖掘类目相关标签有如下:
  • 物的未来预测:下个月会被卖出的件数、下个月会被浏览的次数等等
  • 物的定性预测:高价值货物、普世性货物等等
建设|如何利用四步法完成标签体系的建设?
文章插图
4.3 关系的标签体系
对关系进行标签体系的搭建,可以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搭建
4.3.1 关系标签体系——关系的对象和环境标签体系建设
关系的对象和环境标签可以按照如下进行划分:
  • 关系的对象:人的标签(具体可参照「4.1 人的标签体系 」)、物的标签(具体可参照「4.2 物的标签体系」)
  • 关系的环境:发生的时间、发生的物理条件、发生的驱动原因。例如: 中午12点用户A下单外卖。时间:中午;发生的物理条件:店家有货;驱动原因:肚子饿了需要吃饭
4.3.2 关系标签体系——关系发生的流程标签体系建设
关系发生的流程标签可以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建设:
  • 关系的发生的整体流程:目标关系发生的前置一系列行为。前置行为1、前置行为2、前置行为3、目标行为
  • 关系发生的流程转化率:转化率1(=前置行为2/前置行为1)、转化率2(=前置行为3/前置行为2)
建设|如何利用四步法完成标签体系的建设?
文章插图
四、标签体系搭建问题Q1:标签是不是越多越好
答:当然不是。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标签越丰富,才能越立体将对象(人、物、关系)进行描述。举个例子,想用标签去定位各个价值的人群,我们当时有很多标签,RFM人群标签、各价值人群标签、人群生命周期标签、LTV人群标签、AI预测人群价值标签等等10几套标签。
当你把这10几类标签都展示给用户时,大家只有一个感受“无从下手”。我到底该用哪个标签进行策略投放?该用哪个标签进行人群分析?该用哪个标签进行潜力人群挖掘?等等
或许你会说,每个标签都有存在的价值,但是不是每个标签都一样重要?每个标签都能明确的让用户用明白呢?真实的用户很“懒”,他们常用的标签可能只占你所有标签的25%不到!所以需要把核心标签做好,比你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做剩下75%的标签,要划算的多
Q2: 标签的框架是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
答:不是的。
这要从上述的“三体四步”方法的第一步来说,第一步:调研“标签三元素”所在业务。标签是业务参与者和参与关系的结构化体系化表示方式,所以如果你所在的业务形态发生了变化,标签体系也是要跟着调整的。一般来看,人和物的静态属性相对而言是比较固定的,关系的变动相对人和物要大一些。
以上就是本文所有的内容,关于标签体系的搭建你还有哪些问题?欢迎留言告诉我~
本文由 @业务数智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