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擅长模式创新的互联网公司,能啃得动硬科技满满的自动驾驶吗?( 二 )



作为堪称智能汽车代名词的特斯拉 , 其在北美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段时间的 FSD 测试 , 与市面上大多采用雷达+摄像头方案完成的自动驾驶功能不同 , FSD beta 是全球首个基于第一性原理打造的纯视觉自动驾驶系统 , 而且支持城市路况使用 , 功能完成度相当不错 。
被称为「中国特斯拉」的小鹏汽车同样也在自动驾驶领域表现不错 。 在前几天的第三届小鹏科技日上 , 小鹏汽车宣布高速NGP(小鹏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渗透率已经超过60% , 并且在实现高速NGP、停车场VPA功能之后 , 将会在明年上半年推出与特斯拉 FSD beta 一样支持城市路况的城市NGP 。
互联网公司想吃掉自动驾驶市场?没那么简单! 从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来看 , 目前互联网企业与智能车企算是分庭抗礼、旗鼓相当的状态 , 但倘若互联网企业想要在自动驾驶市场占据鳌头 ,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
尽管诸如百度、小马智行以及谷歌的 Waymo 自动驾驶算法已经达到了行业一线水平 , 但是如果想要乘传统车企转型智能车企的东风 , 让传统车企采用他们的自动驾驶算法来占领自动驾驶市场却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 。

与此前宣布以基础软件供应商的身份进军智能汽车领域的东软集团一样 , 互联网企业也面临着不被传统车企信任的风险 。 自动驾驶技术作为被公认是智能汽车的智能化最高代表 , 也是智能汽车在未来最重要的核心卖点 。
假若车企选择让一家第三方公司全权负责旗下车型的自动驾驶功能 , 那么可以看作是将自己的生命拱手让给他人 。
显然 , 这种「卡脖子」风险极高的做法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 因此互联网企业想要凭借传统车企汽车销量高的优势占据自动驾驶市场是绝对行不通的 。
或许会有人认为互联网企业「乘东风」之路走不通 , 可以和造车新势力一样自建车企实现技术商用化 。 但是 , 实际上这条路也几乎可以认为行不通 。
与几年前我国互联网企业一窝蜂去做手机不同 , 智能汽车产业的集成度与对资金要求之高是手机产业绝对比不了的 。 以小鹏汽车2019年的数据为例 , 全年研发投入达11.69亿元 , 蔚来汽车2021年的研发投入预算更是飙升至50亿元 , 已经上市多年的小米宣布造车时 , 也特意强调他们现在有1000亿元 , 可以在智能汽车产业大胆投入 。
此外如果想要自建工厂 , 那么需要的资金会更多 。 特斯拉此前在上海建造的超级工厂在以优惠价拿到地皮之后 , 仍需要投资500亿元才能将整个工厂建成 , 如此巨大的资金量 , 对于近年来收入走下坡路的互联网企业来说 , 显然不是一笔小钱 , 想要和做手机一样亲自下场并不现实 。

导致互联网企业亲自建厂造车成为空谈的原因除了造车对资金的高额需求之外 , 互联网企业自身属性里缺失的制造业基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以做软件、网络服务起家的互联网企业 , 在人工智能、软件设计方面的积累毫无疑问是传统车企所不可比拟的 。 这点从百度、Waymo等做出的已经领先大多数车企的自动驾驶技术 , 以及我们平常用到的各种智能设备上优秀的用户体验就可以看出 , 传统车企的车机系统在用户体验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了 。
但是涉及到制造领域 , 互联网企业和车企的地位便完全扭转 。 暂且不论难度极高的整车制造 , 单单是与自动驾驶功能配套的硬件套件 , 目前互联网企业大都对此一筹莫展 , 不仅要负责硬件研发 , 能够满足功能需求的高规格元器件采购也是一个重大考验 。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以往亲自下场做手机的360 , 在入局智能汽车行业时也只敢以投资哪吒的方式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