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擅长模式创新的互联网公司,能啃得动硬科技满满的自动驾驶吗?

自动驾驶|擅长模式创新的互联网公司,能啃得动硬科技满满的自动驾驶吗?

文章图片

自动驾驶|擅长模式创新的互联网公司,能啃得动硬科技满满的自动驾驶吗?

文章图片

自动驾驶|擅长模式创新的互联网公司,能啃得动硬科技满满的自动驾驶吗?

文章图片


尽管许多互联网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技术突破 , 但是想要将技术变现 , 在智能汽车产业中分一杯羹却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
近年来 , 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了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 , 其中大多数企业瞄准的都是自动驾驶领域 , 这也是最能够发挥他们算法、软件技术优势的最佳领域 。

【自动驾驶|擅长模式创新的互联网公司,能啃得动硬科技满满的自动驾驶吗?】随着时间的积累 , 原本是「外行」的互联网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技术突破 , 对此有人预测称互联网企业最终会成为整个自动驾驶市场的核心玩家 。
然而从目前行业内公开的数据来看 , 互联网企业虽然有机会成为自动驾驶市场中的核心参与者 , 但是目前也有诸多阻碍它实现目标的障碍 。
互联网企业与车企交锋自动驾驶 从市场发展空间的角度来讲 , 互联网企业选择进入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领域是一件非常正确的决定 , 毕竟作为智能汽车的特色功能之一 , 自动驾驶的市场规模几乎能够说是与智能汽车市场的规模共进退了 。
根据专业市场数据分析机构 IDC 的数据来看 , 未来几年间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扩张 , 自动驾驶市场的规模也能够以同样的速度高速增长 。 2020至2024年 , 全球自动驾驶汽车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18.3% , 2024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将达到约5425万辆 。
此外 , 我们国家去年也发布了《智能汽车发展路线图2.0》 , 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从国家层面重视起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 。
路线图提出的关于配备L2+、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销量占比要求 , 势必将推动车企多推出配备该功能的车型 。 而随着市场上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数量增多 , 市场也能够倒逼产业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 , 形成产销研的正向循环 。
如今 , 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往往是作为一项订阅制的增值服务提供给消费者 , 因此厂商在销售出去一辆车之后 , 仍可以通过自动驾驶功能持续获取收益 , 所以随着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的扩大 , 自动驾驶功能的订阅费用也将能够成为车企在智能汽车时代的一个核心赢利点 。
正因为自动驾驶市场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 , 所以无论是车企 , 还是互联网企业都投入了特别多的资源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 如今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互联网企业方面 , 前不久 , 百度与小马智行在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开放的无人化道路测试的第一天 , 就都分别取得了首批无人化道路测试牌照 , 此前在L4级别自动驾驶中必须在主驾乘坐的安全员可以坐到副驾了 , 表明其全无人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基本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认可 。
此外 , 小马智行宣布其全无人自动驾驶系统也已经可以使乘用车具备在城区场景、复杂天气下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百度 Apollo 也在去年发布了基于5G的低延迟云代驾解决方案 , 能够通过远程人工操作随时接管车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
可以说目前以百度、小马智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凭借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积累 , 已经算得上是自动驾驶领域中不可小觑的一线玩家 ,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已经处于落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