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多屏幕?高通/华为/谷歌表示不同意

“智能座舱”已经成为汽车厂商宣传的高频率词汇,更是成为汽车行业的军备竞赛,它之所以能够这么受追捧,毫无疑问是因为一个集休闲、娱乐、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空间,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也代表了未来汽车座舱的发展方向。也因此,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板、抬头显示器(Head-up Display,简称HUD)、流媒体后视镜为核心的“智能座舱”开始逐渐渗透汽车市场。
然而,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汽车座舱内的屏幕数量定义了智能座舱,这其实是非常片面的想法,固然智能座舱的主要是通过屏幕这个载体来进行交互,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理要涉及到硬件和软件配合之下打通的智能网联系统。
智能座舱=多屏幕?高通/华为/谷歌表示不同意
文章插图
在主要靠基于实体按键操控车机系统的时代,智能座舱的概念就已经展露雏形,当然主要是在影视作品当中,比如日本动画《新世纪GPXサイバーフォーミュラ》里那些能与车手对话,并完成辅助驾驶,这种基于AI来体现的“智能座舱”首次出现。而在量产车上第一次呈现出“智能座舱”的概念,还有追溯到2012年特斯拉Model S的登场,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量产车上看到基于智能网联车机系统打造的座舱。
在Model S之前,也有传统车企在智能座舱上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初代宝马iDrive采用笔记本电脑式HMI人机界面,呈现出浏览网页等简单联网服务,还有奥迪MMI之类多媒体交互车机系统。但对于更为复杂的人机交互来说,还不足以构成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多屏幕?高通/华为/谷歌表示不同意
文章插图
随着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座舱已成为未来的趋势,也进化成为车机系统为核心。时至今日,智能座舱的概念可以说已不在新鲜,无论是什么样的新车上市,只有车内装了几块屏幕,就能打出智能座舱的称号,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人也似乎也是这样认为的,就是屏幕越多,智能座舱就越智能。
诚然,汽车座舱中,车载屏幕是最能直观感受科技进步的组件之一,很多厂家用车载屏幕来营造车内氛围的“智能座舱”。但智能座舱的概念相对较大,屏幕的多少只是构成智能座舱的元素之一,并不能决定智能座舱。
汽车座舱是与驾驶体验紧密相关的重要部件,随着汽车技术的演化,座舱的底层技术、形态和功能也在逐步进化。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和云计算,IoT、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出现,汽车座舱相关技术大爆发,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所以“智能座舱”概念本身一直随着外界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当前,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亦或是互联网巨头,基本都在智能座舱这一领域展开长远的布局,比如高通、华为、谷歌、腾讯、阿里等,然而他们之间的区别其实很大,各自的基因不同,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这既成为他们布局智能座舱的初衷,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未来汽车产业的格局。
在软件、硬件共同定义智能座舱的技术路线下,汽车产业对于先进制程、高算力的车载芯片拥有强烈需求。
智能座舱=多屏幕?高通/华为/谷歌表示不同意
文章插图
目前,高通是最重视智能座舱主控SoC芯片市场的厂商之一,早在2014年高通就发布了首代智能座舱主控芯片骁龙 602A。目前,高通SA8155芯片凭借算力性能出众受各主机厂欢迎,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SA8155几乎成为国产中高端车型的“标配”。据高通官方披露,在全球领先的25家汽车制造商中,已有23家采用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并且很多车型已经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