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中国云计算战争:误判、追赶与缠斗

公有云|中国云计算战争:误判、追赶与缠斗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市值榜,作者|文若善,编辑|嘉辛
在云计算产业史上,绕不开几位互联网大佬的一段对话。
2010年,“IT领袖峰会”现场,在对云计算的讨论中,李彦宏“毫不客气”地称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马化腾认为云计算成为“水电煤”要等上几百年甚至一千年。
唯独马云不同,他说如果阿里不做,将来会死掉。
这时阿里云已经在不声不响中做了两年,马云特意招来的王坚给阿里提出了“去IOE”的大方向,启动云操作系统“飞天”的自研,一部分阿里人不信,他们讽刺王坚,“一个学心理的博士居然能当上阿里巴巴的CTO,心理学学得真好啊!”
就像任何一项新生事物都必然走过被验证的阶段那样,云计算自2007年在国内发端至今,走过的是这样一条路:一开始只有少数人看好,他们孤独地走完了最初的几公里,且被广泛质疑,后来这条路越走越宽阔,同行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在拥挤的赛道里互相追赶。
这条“去IOE”的路在2013年走完,它代表着阿里云的阶段性成功,也点燃了国内云计算市场,自那之后,各方玩家加速进入这条赛道,弥补过去的战略误判,同时追赶阿里。
至今云计算的战事已经打了近十年,胜负仍未决出,但在跌跌撞撞中,国内云计算产业,正在大踏步继续向欧美追赶。
01 追赶:落后的五年2002年2月,贝索斯要求联合公司负责人科林·布赖尔和弗雷德里克,研发一套让开发人员可以接入亚马逊网站的API,这个API,是AWS的最初形态。
如果从这一年算起,阿里云的开端比亚马逊晚了整整5年。事实上,国内云计算产业整体上也落后欧美五年左右。
在国内,阿里巴巴是最先大举投入做云计算,起于2007年,对当时的阿里来说,这是无奈之举。
【 公有云|中国云计算战争:误判、追赶与缠斗】2008年淘宝的全年交易额是999.6亿元,较上一年的433亿元增长了一倍还多。但就在这个业务增长的关键节点,阿里在底层IT架构上的隐患开始暴露出来:
数据库太大且几乎没有再扩展的空间、IOE架构的购置及运维成本太高。
王坚曾给阿里算过一笔账,他称按照当时的购置速度来看,光是买机器和软件就足够让阿里破产。
公有云|中国云计算战争:误判、追赶与缠斗
文章插图
阿里选择了“去IOE”,即以廉价的PC服务器替代小型机,以基于开源的自研数据库替代甲骨文,以及不再使用高端存储设备。
这一年,云计算在国内还没被广泛认可。Gartner数据显示,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只有3.53亿美元,只占全球云计算市场1%左右。作为对比,同期内国外的云计算巨头如亚马逊、Salesforce等开始发布自己的PaaS平台。
国内云计算产业的这种滞后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一,历次IT技术革命中,主导力量都是海外IT巨头,他们的地位难以撼动。
IT产品具备普适性高和耦合性高两个特点,前者是指IT行业尤其是软件产品不受物理因素限制,可以做到普适性的面面俱到,后者是指IT产品上下游具有很高的相互依赖性,以Windows为例,与它耦合的应用软件、硬件很难兼容新出现的操作系统,因此地位难以撼动。
公有云|中国云计算战争:误判、追赶与缠斗
文章插图
这也导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互联网企业的IT架构使用的绝大部分都是IBM的小型机、甲骨文(Oracle)的数据库以及EMC的集中式存储。这一由IBM、Oracle、EMC主导的IOE架构,也是当时大多数企业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