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生物学|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二 )


由于在第一个重大研究计划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 , 吴家睿被自然科学基金委任命为第二个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 此外 , 他被选为化学科学部另一个与化学生物学相关的重大研究计划“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的专家组成员 。
用新思路求解人类健康大命题
多年来 , 吴家睿在推动中国系统生物学学科发展的同时 , 创造性地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开展糖尿病和癌症等复杂性疾病的研究工作 。
吴家睿分析 , 在诊断疾病方面 , 传统医疗是等生病了再去医院看病 , 而大健康理念的核心则是把抗击疾病的关口前移 , 早期监测、早期干预 。 在治疗疾病方面 , 目前医生是根据临床指南来给病人开药的 , 而临床指南建立在随机对照试验等各种临床研究获得的证据之上 , 是循证医学进行规范化疾病诊治的主要依据 , 也是规范化管控临床风险的基本策略 。 但是 , 对于要满足个体多样化健康需求的精确医学而言 , 临床指南面临巨大的挑战 。 “因为精确医学开展的临床研究更关注个体化的临床证据 , 而不是统计显著性结论 。 面对个体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 精确医学常常要处理超适应症或超处方用药问题 。 ”他说 。
面对个体特殊情况 , 单纯按照临床指南很难应付 , “我们根据大数据研究可以比较迅速地为个体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 ”吴家睿说 。
吴家睿带领团队研发出中科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首个科研大数据库——TreeQNet 。 该院的科创大脑平台接入了这一数据库 , 构建了基于组学大数据的肿瘤治疗数据库与判别模型 , 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包含20种以上的中国人常见恶性肿瘤数据和治疗判别功能 , 目前其已完成首个中国人结肠癌转移相关的多组学整合图谱 , 为癌症个性化用药提出了超越基因组分析的新方向 。
同时 , 吴家睿也与国内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开展诸多合作 , 充分利用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策略 。 2020年 , 他的实验室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医生联合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 , 构建了基于多组学图谱 , 提出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分型与个性化治疗新策略 。
最近 , 吴家睿又承担了中科院先导专项“多维大数据驱动的中国人群精准健康研究” 。 “我们和北京、重庆、合肥、宁波等地的医院合作 , 希望能收集100万中国人的样本和大数据 , 根据这些数据去开发算法 , 从而进行健康促进和维护研究 。 ”吴家睿说 。
培养具有优良特质的学生
多年推动化学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发展的经历 , 让吴家睿对生物学、人类健康、交叉学科发展这些宏大命题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 他也从不吝于表达和分享他的观点 。
他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吾家睿见” , 且在最近出版了一本《生物学是什么》的专著 。
不同于普通的生物学教科书或者科普读物 , 这本书是吴家睿对近十几年在生物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领悟到的生命观的总结 , 体现了他对科学与哲学交叉问题的深刻思考 , 极具启发性 。
“这首先是一本写给我自己的书 。 ”吴家睿直言 , 无论是学生还是同行 , 懂与不懂 , 打开就会有收获 。
这学期 , 吴家睿在中科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开设了相关课程 , 他以这本书为教材 , 给学生们打开生物学的大门 。
不管是20年前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开设《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课程 , 还是如今以自己的书为教材开设课程 , 吴家睿的目标都是培养出能站在科学前沿、具有广阔视野、具备广泛的知识基础、不那么功利的学生 。 这些特质 , 在他看来 , 正是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