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生物学|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采访人员 操秀英
吴家睿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 在他百忙中来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一个沙龙的间隙 , 采访人员好不容易约到一个简短的采访 。
“您怎么会来参加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沙龙呢?”采访人员不禁发问 。
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中科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 吴家睿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身份是生物学科学家 。
“跟不同领域的学者交流合作 , 碰撞出火花 , 就是我工作的重要内容啊 。 ”吴家睿笑称 , “看来你采访前的功课做得还不够 。 ”
通过深入交谈和了解 , 采访人员才认识到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科学家为我国化学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同时 , 基于多年对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思考和实践 , 近年来 , 他在糖尿病和癌症等复杂性疾病研究领域取得诸多成果 。 他也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交叉学科的倡导者之一 。
【系统生物学|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系统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的主要推动者
正如吴家睿的自我评价 , 他是个“非典型”生物学家 。
早在学生时代 , 在科学之外 , 吴家睿就对社会学、哲学等领域非常感兴趣 。 因此 , 上世纪80年代 , 在中山大学读完植物遗传学的本科并在中科院遗传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 , 吴家睿来到当时的中科院科技政策研究所工作 , 从事科学史研究 。 “我开玩笑说这是中科院唯一不需要做实验的研究所 。 ”吴家睿回忆 , 彼时 , 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国时期的静生生物调查所 。
兜兜转转 , 之后在瑞士和美国 , 吴家睿又回到生物学老本行 , 并于1997年回国 , 成为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
在做了几年经典细胞生物学的实验后 , 吴家睿的目光瞄准了21世纪初兴起的系统生物学 。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 , 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 即系统生物学开始发展并备受关注 。 ”吴家睿说 , 此前的科研主要由科学问题驱动 , 即首先要有个科学假设 , 然后围绕这个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等 , “而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个工程问题 , 涉及海量数据的处理 。 所以系统生物学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 , 我们可以看到 , 在人类基因组之后兴起了各种各样的组学 , 如蛋白质组学等 。 ”
吴家睿敏锐意识到中国必须在这方面加强部署 。
早在2005年 , 吴家睿就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了系统生物学系 , 并担任首位系主任 。 他还组建了国内首个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主任;筹备和组建了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分子系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 并担任主任委员 。
“系统生物学是大数据驱动的科学 , 发展高性能计算是一个主要的技术 。 ”吴家睿说 , 因此 , 他担任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面向蛋白质科学的高性能计算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 推动了针对蛋白质研究的高性能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的开发 。
吴家睿也是我国化学生物学的重要推动者 。 他在2007年就担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第一个化学生物学的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的专家组成员 。 该重大研究计划推动了化学生物学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 其成功实施进一步衍生出第二个化学生物学的重大研究计划“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