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科普类短视频,真的在传播科学知识吗?还是在收割流量?

Python|科普类短视频,真的在传播科学知识吗?还是在收割流量?

文章图片

Python|科普类短视频,真的在传播科学知识吗?还是在收割流量?

文章图片

Python|科普类短视频,真的在传播科学知识吗?还是在收割流量?

文章图片

Python|科普类短视频,真的在传播科学知识吗?还是在收割流量?

文章图片


当前科普短视频已经进入了优化发展时期 ,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更是成为了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 在科普内容产出和汇聚用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但与此同时 , 在科普短视频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科普事业新的增长点的同时 , 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来自科普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的结构性困境 , 成为科普短视频未能跳脱桎梏、阻碍发展的屏障 , 值得重点关注 。
在科普短视频供给侧 , 有不乏以前文“传播效果前十位的科普短视频内容”为代表的部分优质内容产品 , 但同时更是存在着大量传播理念滞后、传播内容粗糙、传播渠道单一的低质量产品 。 科普供给侧层面的传播理念滞后与技术高速更迭之间、传播内容粗糙与科学议题复杂之间、传播矩阵未就与流量多元裂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 成为影响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和科普水准的结构性困境 。

一、传播理念滞后与技术高速更迭间的矛盾从整体来看 , 后娱乐时代的科普短视频作品虽已呈现出反刻板、反枯燥、反说教的新传播趋势 , 并在科普娱乐化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 , 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自上而下进行的以传者为中心的科普传播理念 。 而与此同时 , 移动通讯技术、短视频制作技术却在发展中高速更迭着 。 从后娱乐时代科普短视频的传播现状来看 , 把握着科普话语权威性和主导权的官方机构传播理念滞后 , 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 裹挟在技术高速更迭的后娱乐浪潮中 , 疲态凸显 。
(一)科学娱乐化的传播意识欠缺作为传播主体的官方机构尤其缺乏新媒体意识 , 对科学娱乐化传播的接受度不高 , 仍以保守的科学传播观念和传播形式进行科学普及 , 易导致科学“传而不通”、“通而不受” 。 以研究中“科学娱乐化”指标为例 , 官方账号运用流行音乐、特殊效果、幽默策略以及故事化叙事的频率远低于科学共同体、商业团体与个人用户 , 短视频内容缺乏创意 , 较难有效吸引受众的长时间关注 , 因此也难以保证传播的科学内容被受众所采纳接受 。
根据科学娱乐化与传播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 如此传播效果低的科普短视频内容 , 往往存在着传播创新性不足、通俗化欠缺、娱乐化不到位的问题 。 因此 , 传播理念滞后是影响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根本因素 , 我国“科学成就”与“科学传播”不匹配的现状亟待改进 。

(二)对科学精神的进阶传播淡化当前科普短视频的传播内容中 , 多是对科学技术与知识的报道 , 较少有对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的报道 , 对科学精神的进阶传播淡化 。 在科普短视频中 , 通过科学人物、科学故事传达科学精神是最普遍的传播手段 。 研究发现 , 商业团体与个人用户账号所生产的科普短视频作品 , 绝大多数内容是围绕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等方面展开的 。
例如在抖音号“地球村讲解员”研究时段内发布的17则科普短视频中 , 76.4%(13则)是有关科学知识的 , 仅有11.8%(2则)是有关社会议题的 , 没有关于科学家、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等的相关内容 。
这与商业团体与个人用户账号运营账号的首要目的和运营初衷具有密切联系 , 对该类账号而言 , 通过科普内容吸引受众、获得关注度和流量 , 进而获取经济利益 , 实现商业变现是其首要目标 。 因此 , 该类账号对于相对传播效果较弱的“科学精神”内容的编排与发布较少 , 社会责任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 而官方账号对“科学理念与科学精神”应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