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科普类短视频,真的在传播科学知识吗?还是在收割流量?( 二 )


曾有专家借用逻辑学思维提出“一阶科学传播”与“二阶科学传播”的概念:“一阶科学传播”是指关于科学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播;“二阶科学传播”则是指关于科学技术事务元层次的内容的传播 , 如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的社会运作等 。
当前 , 我国科普短视频传播停留在“一阶科学传播”向“二阶科学传播”迈进的关键时期 , 传播理念的滞后导致对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等的传播不到位 , “二阶科学传播”还未得到深刻重视 。 同时 ,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 , 也曾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公开表示:“在关系科学素质的主要领域 , 即科学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 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的传播和树立方面 , 还没有真正破题 , 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和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


二、传播内容粗糙与科学议题复杂间的矛盾在传播内容方面 , 科普短视频呈现出了内容质量粗糙、科学信息零散模糊的问题 。 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 科学议题也逐渐关照到引起社会讨论的诸多社会热点议题 , 呈现出了复杂性、多元性的特征 。 制作粗糙的传播内容与错综复杂的科学议题间的矛盾亟待调和 。
(一)科学视听内容制作技术粗糙在科普短视频的内容质量方面 , 虽不乏制作精良、剪辑技术精湛的科普短视频作品 , 但仍有部分存在着像素低、镜头稳定性差、音画不同步、画面偏移或比例失调等制作技术问题的短视频作品 , 在视听语言和视觉效果方面的处理略显粗糙 。
以上诸情况主要存在于由官方机构生产的科普短视频中 。 例如 , 在“科普中国”6月15日发布的“#医生 教你#异物卡喉 如何进行自救#海姆立克急救法”短视频中 , 医生在病房内实物教学在家中应如何进行自救 , 但视频画面极其模糊 , 几乎看不清医生手部的具体动作 , 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普效果 。
同样地 , “中科院之声”4月1日发布的“青藏科考路上的植物化学家#中科院”短视频中 , 大量图片、视频模糊 , 甚至不能清晰地看到科学家在画面中的具体位置 , 不能有效地传达短视频原本要宣扬的科学家们的伟大科学精神 , 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
而在“国家天文台”发布的“空间碎片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刘老师将在课程中为你一一揭示空间碎片的危害以及我们的应对”、“第五集天文节目《探索》该节目为2017年5月国家天文台公众开放日活动内容之一 , 供需策划天文活动的教师们参考”以及“科普中国”发布的“既要做好防灾也要做好防疫 , 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暴雨#防疫@抖音小助手”等短视频中 , 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音画不同步、画面偏移、画面比例失调等问题 。

(二)科学信息内容呈现零散模糊在科普短视频的内容科学性与权威性方面 , 除官方机构和科学共同体依靠权威科学单位的传播背景外 , 部分个人用户及商业团体所生产的科普短视频内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零散、信源模糊、缺乏出处的明确援引等情况 , 难以有效解释、传播复杂的科学议题 。
这主要是由于科普短视频的制作门槛低、技术准入低所导致的 。 科普短视频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 个人用户生产的短视频内容缺乏可靠信源 , 科学信息的可信度难以保证 , 有的科普短视频甚至出现“欲辟谣反传谣”的现象 。 同时 , 所重点关注的10个科普抖音号外 , 各大短视频平台中均存在着大量打着“科普”旗号的短视频账号和内容 , 其中不乏充斥着大量“名不副实”的短视频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