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感人故事300字 抗疫期间的创业故事

8月3日下午,陈石在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道君安社区召开紧急会议 。“一个小时后,社区所有居民都将接受核酸检测 。”90后社区书记带领“身经百战”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小时内安排好了所有的场地、帐篷和人员 。
这不是陈石第一次参加“防疫运动” 。
【抗疫感人故事300字 抗疫期间的创业故事】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在前线奋战了两个多月,吃住睡都在社区 。陈石帮助居民测量体温、扫描健康码、购买新鲜蔬菜、米线等生活物资并送到家中,成为居民的“菜篮子” 。
据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久前发布的一则消息,“近四年来,武汉新增在校大学生139.7万人;2021年上半年,又增加了14.42万人 。”在汉留学的人才比例逐年上升,很多像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在这里工作,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
今年6月以来,为弘扬留学汉学生的时代风貌,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团委面向全市开展了“汉阳”青年评选活动,约50名“汉阳”青年为代表,讲述了留学汉青年融入武汉、扎根武汉的故事 。目前,竞选活动正在进行,与武汉同甘共苦的汉代留学青年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
一碗热干面爱着千千万万留在汉朝的年轻人 。去年疫情风暴期间,两万多名青年志愿者挺身而出,守护江城 。时隔400多天,疫情再次来袭,很多在汉读书的年轻人再次逆行,在防疫一线挥汗如雨 。
从8月3日开始,陈石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2点下班 。除了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和提供后勤保障外,她还挨家挨户检查核酸检测覆盖情况 。
君安社区有一万多常住人口,老人也很多 。“许多老年人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无法跟上最新的疫情形势 。一定要去门口提醒你减少外出 。”陈石说 。
85后快递员王勇也在逆行 。去年疫情期间,他“转身”接送医护人员,为医护人员送盒饭,还帮忙修眼镜、买拖鞋、订蛋糕、买秋衣秋裤,被称为“生命的摆渡人” 。本轮疫情爆发后,王勇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及时与同事分享了自己的应急经验,增加了查杀和防疫培训的频次 。“疫情并不可怕,但需要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 。
一些熟悉王勇的居民前来求助:社区封闭,需要透析的患者无法去医院 。王勇立即联系志愿者车队,安排交通 。
90后海归方文成是一名留在中国从事酒店管理的企业家 。去年疫情期间,方文成重启10家暂时关闭的酒店,为青岛大学湖北附属医院医疗队、浙江省医疗队等大量医护人员和部分密切接触者提供后勤保障 。
事实上,疫情对他的酒店业影响很大 。然而,当当前的疫情来临时,创业青年毫不犹豫地再次行动起来 。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他经营的湖北维久商贸集团就一直在筹备常态化防疫的隔离点 。只要有中高风险地区或海外人员,他们就会立即采取行动 。
他所在的酒店负责多个隔离点,其中江汉区最大的隔离点高峰期有250多人,往往只是一批隔离人员被送走,下一批人员就会入住 。
武汉全国核酸检测启动以来,异常火爆 。酒店一线志愿者向方文成反映,降温设施不足,很多医护人员面临中暑 。得知此事后,他拜访了纪的成员
在江安区,8月4日,团委发布“志愿者招募令”,大学生、青年社会组织、青年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各类青年志愿者齐聚一堂 。短短一天,近千名青年志愿者组成10余支队伍,奔赴社区一线 。
在“车谷青年志愿者抗疫应急小组”中,共青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组织180名青年加入,协助核酸检测、维持秩序、检查站值守、保障超市供应等 。要争分夺秒 。
“采样在3天内完成,跑在病毒前面 。”在过去的几天里,大二学生李璇见证了在英雄城市学习的汉代年轻人的角色 。这个来自山西禹城的大男孩,毕业后梦想留在武汉,“做一个‘杨涵’青年 。”
武汉,8月11日
中青日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朱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