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探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数智转型 冠军先行

进入年末 , 广东珠江开关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 , 这里到处是全力以赴赶订单的场景 。 而在该公司的生产核心环节——核心模块模组的贴片生产线上 , 却看不到埋头工作的员工 , 取而代之的是高效运转的自动化设备 。 自动化设备作业不仅将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 , 还为企业带来了一笔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观效益 。
这样的生产场景、这样实实在在的提质增效 , 在南海“隐形冠军”企业数智转型过程中并非个案 。
从自动化、信息化再到数字化、智能化 , 每一次技术变革 , 每一次外部挑战 , 都是南海“隐形冠军”企业实现突围升级的机遇 。 突围升级之路是艰辛的 , 一批南海“隐形冠军”企业虽然体量不大 , 却能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他们找准具体需求 , 善于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技术的创新攻关 , 最终实现了企业提质增效 。
摸着“石头”过河
什么是数字化?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回答这个问题 , 首先要明确数字化、智能化对于企业的意义 , 这既是现阶段部分传统企业的目标 , 也是驱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重构的一种方法与途径 。 ”广东包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江说 。
对许多南海隐形冠军企业而言 , 数智化转型升级并无先例可循 , 因此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
早在十几年前还没有工业4.0概念时 , 谢志江就已经开始梦想打造一家“数字工厂” 。 2010年开始 , 包庄科技走在行业前沿 , 领先进行数字化改造 。 对于谢志江来说 , 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建设“数字工厂”的愿望源自生产环节 。 在建设数字工厂之前 , 企业往往一个月才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对生产参数进行调整 , 产品出现异常并不能及时处理 。
“刚开始推动自动化、数字化转型的时候 , 我们遇到非常多困难 。 初期做数字化工厂 , 我提出了一个很‘前卫’的要求:整间工厂车间里一个仪表都没有 , 一个触摸屏就可以控制整个车间 。 ”谢志江说 , “当时国内还没有什么企业在做 , 华南地区也没有见过类似的企业 , 没有人懂就是最大的困难 。 后来我们找到一家自动化公司帮忙改造 。 就这样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 做出了华南地区第一家没有仪表的工厂 , 当时被称为‘数字化的工厂’” 。 整个车间通过一台触摸屏连接了几十台马达 , 且控制设备都安装在空调房中控室里运行 。 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之后 , 故障率呈断崖式下降 , 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 谢志江说自动化、数字化完成后企业将进行第三步智能化的探索 。
同样摸着石头过河的还有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 。 承安铜业作为行业的“隐形冠军” , 主打产品是印制电路板专用磷铜阳极 。 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新介绍说 , 全球有一定规模生产磷铜阳极的企业不过10家左右 , 在这个小众行业 , 拥抱工业互联网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 。 目前 , 行业内鲜有可供借鉴的成功先例 , 缺少真正契合所需的服务商 , 企业的数智化改造要“摸着石头过河” 。 而且 , 由于承安铜业的铜球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 , 如何在产品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完成改造提升也是一个难题 。 承安铜业的数智化转型探索始于2018年 , 从生产车间的自动化包装线起步 。 至今 , 企业已投入近500万元 , 在节省用工和能耗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
在周建新看来 , 数智化转型不是企业的一次性任务 , 而是一项涉及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要素的系统性工程 , 必须集合多部门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