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淘宝“最落伍”卖家:柜姐74岁,十年只涨1块钱( 三 )


“好几位大姐都在豫丰祥站柜台超过20年 , 有几位比我更早进店 , 退休了接着干 。 ”对盛海民而言 , 与其找些新人不如留下这些经验丰富的退休大姐 。
其中一位年纪最大的导购阿姨今年74岁 。 每天早晨 , 她要走完一万多步再来店里上班 , 她说豫丰祥里 , 一年365天光顾的大都是熟客 , 客人们一年四季的被套床单都在豫丰祥买 。 退休后 , 她继续在这里上班 , 一周休息一天 , 每个月赚2000多元的工资 , “感觉很充实 。 ”
豫丰祥年龄最大的74岁的柜姐
这里就像是一个老杭州人的“交流厅”:很多时候 , 本地导购阿姨们戴着老花镜 , 亮出标准的杭州话 , 跟进门的每位熟客唠嗑、说家常 。 区别于现代化的付款方式 , 为了照顾老年人 , 豫丰祥依然找付纸币 , 保留纸质账单 。
眼下正是豫丰祥的旺季 , 据盛经理统计 , 每天约有300人进店 , 有不少老年人一大清早就排在店门口等8点半开业 。
“前段时间 , 一个大姐一开店门就来了 , 说跟女儿吵架了 。 ”盛海民说 , 这位大姐的女儿给她买了两件修身棉毛衫 , 但她觉得尺码不合适 , 穿着也不舒适 , 她因此跑来自己选购一件 。
豫丰祥不仅服务周围3公里半径圈的人 , 距离店铺30-40公里外的杭州老余杭、临平、萧山、富阳的顾客也有不少 , 前不久 , 有个大哥从余杭良渚骑着电瓶车一路颠簸来 , 就为了买一台三角牌的高压锅 。 还有客人特意从绍兴柯桥赶来 , “她一路坐地铁来的 。 ”

导购大姐说 , 中老年客人的消费习惯和年轻人不同 , 他们更享受能亲手摸到实物的感觉 , 目的性也明确 。 因此 , 就算坐公交车千里迢迢过来就买了件小商品 , 他们也很满足 。 有些顾客会在秋冬季频繁地来豫丰祥称一些雪花膏回家 , 一次就买一个月的量 , 雪花膏也更“新鲜” 。
很多人一买就是一辈子 。 “有位90多岁的阿姨之前让小辈推着轮椅来 , 很久没见到她了 。 ”
百年老店上淘宝 , 全员经营 2020年袭来的疫情 , 让老年人们几乎都躲在家中不出门 , 豫丰祥的生意也因此迎来“寒冬” 。
那段日子 , 盛海民辗转难眠 , 他打开账本一算 , 发现连续数月都在亏损 , 这令他万分焦虑 。
从规模上来看 , 这间店占地几百平 , 商品玲琅满目 , 但细分到每件货品上的利润却很薄 。 盛海民说 , 他们没有华丽的装修 , 也没有仓库 , 希望用节省下来的费用保持单品价格的稳定 , “如果在我们这里买够1000块的东西 , 你必须打车回家 , 因为自己根本提不动 。 ”
看着曾经的同行章允升、小吕宋、景福百货等百货公司因为经营不善退出历史舞台 , 盛海民内心认定 , 再难也要挺下去 , “我心里想着明年一定会比今年好 , 做生意有赚有赔都正常 。 ”
2020年初 , 豫丰祥上了淘宝 , 店铺名就叫“杭州豫丰祥百货有限公司” 。 没有年轻人帮忙 , 一群50岁的中年人给114件商品拍了照片上传到后台 , 一个个输入标题、介绍 , 充实着每件商品的详情页 。

一开始 , 盛海民手机里的旺旺很少响起 。 早期零星几个订单是曾经的老客拜托家里的晚辈下的单 , 然后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 网店目前累积了6846位粉丝 , 线上订单多了起来 。 盛海民和几位大姐轮流充当店铺客服 , 一人负责一天 , 线下店打烊的时候统一回复客户的消息 。
网店的销冠依旧是孔凤春的白玉霜、珍珠霜 , 排第二的是防裂袜 。
互联网不仅为这家老字号打开了销售的新窗口 , 也为他们收获了更多的供应商 , 有不少工厂通过网店找到豫丰祥并推荐老物件给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