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干货|在不同数字化转型阶段,应如何进行标准化建设?| erp( 三 )



但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时期的建设是一种浪费,是可以跃过的初级阶段。事实上,这种孤岛模式恰恰更能针对性地满足企业在建设初期的管理需求,针对性地、个性化地去解决不同业务域的管理问题。
例如财务系统上解决了财务的记账问题、存货的管理问题等,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在这个阶段,积累足够的数字化建设经验与数字化建设团队,储备方案资源与人才资源,为企业的更深层次蜕变做好铺垫。

(二)成本陡增的一体化阶段

随着企业的孤岛系统的林立,新的决策者逐渐发现,各类“孤岛”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业务逻辑的关联关系,彼此之间有数据的递延关系。

此时跨多部门的ERP 系统在企业开始大展拳脚,重型的ERP系统开始被集中部署、核算、预算、存货、采购、合同、项目等应用,开始通过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的强大集成关系,而被密切的结合到一起。

完整的业财一体化系统雏形已经建成,企业应用的标准化开始更加注重管控与流程,而不是只着眼于某一部门的单一管理需求。

在这一阶段是企业投入最为庞大的环节,从零散的系统走向集中化、一体化的重型系统。但同样也是最需要做好应用标准化的顶层设计,要密切关注方案的合理性。

比如,通过建设初期的应用经验,甄选更为合适的供应商与产品,而不是盲目听从市场的建议,贪多贪大的去实施一些极不适用于自身状况的系统。

应当稳步的推进管理固定的基础模块应用,引导整个应用标准化建设。同时,要对系统可覆盖的业务线进行详细的全局调研。

实际上,在目前市场上业财一体化做的最高端、最完整的产品依然是oracle EBS 与SAP[4],其在一体化方面的内部系统应用集成是沉淀多年的企业管理、架构设计和IT 实现经验,产品深度与宽度都是很多自研产品难以企及的。但同时也应该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国家政策等,做出综合考量[5]。

根据一般经验总结,在此阶段企业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产品的深度选型

结合实施商质量、产品功能的深度与广度、业务场景覆盖范围、公司发展趋势综合考虑,选定一个至少在8-10年能够支撑本企业发展的ERP产品。

(2)预算的合理规划

寻找第三方专业团队测算应用带来的效益增长,考虑整体实施费用的支出,以及公司信息化预算的占比等。一般集团型公司更多倾向于统一集中部署的形式,从总体上降低费用[6]。

(3)企业人才储备

一体化系统从0 到1 的过程,将会锻炼培养出一代有数字化、信息化意识的财务人员,对这些人员要有持续的培养计划,他们将会成为未来企业深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骨干力量。

(4)合理的建设方案

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建设顺序:先建立固化的流程,再建立各类风险预算内控;先解决主营业务的问题,再解决非主营业务的问题;先对业务复杂的成员单位进行试点建设,再对业务单一化的单位进行试点推广。分批次的自上而下的进行数字化系统建设。

(5)注重审计部门的参与

一般建设数字化系统,往往只凭借经验与制度来提出审计内控等要求,但实际上更应该注重在新模式下,审计习惯的调整,例如,在全面推行档案电子化的过程中,审计习惯必然需要从原来的纸质凭证审核,转变为对电子影像的审核。

(三)深度业财融合的数字化阶段

在完成了一体化系统从0 到1 的建设过程后,企业基本完成了各个领域之间的贯通,此时企业进入深度数字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