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中国北斗用自主创新挺起国人脊梁】“这是中国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展大国重器的又一次胜利 。 ”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说 。
北斗三号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航天系统 , 仅地面运控系统就涉及几十个地面站、200多个分系统、3万余台套设备和几十家研制单位 。 运控系统的协同运行需要各环节严格按照技术指标运转来实现 。
2019年7月 , 团队接到通知 , 要紧急进行某项服务首次联通试验 。 原本计划两个月完成的工作 , 突然要求在7天内完成 。 五大分系统、40多个地面站、上百个接口 , 每个步骤都是关键点 , 单点出错 , 全盘皆输 。
联试方向主任设计师郭睿最清楚其中的难度 , 但他二话没说 , 接受了任务 。 7天时间里 , 他每天要接打上百个电话 , 组织几十家单位几乎不间断地进行视频会议 。
一次 , 在路上想问题出了神 , 郭睿竟撞上电线杆 。 大家开玩笑说:“你这颗螺丝钉可不能撞坏了 , 我们这台大机器的运转少不得你这一环 。 ”
就这样 , 在统一调度下 , 分布在全国几十个城市的近百位团队成员和技术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 终于迎来试验验证的时刻 。
数据采集正常!信号联通正常!定位精度正常!首次大联通试验成功……看着监控界面上闪出的一串串绿色文字 , 郭睿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 他说 , 一个小小的荧屏 , 连接的是上千个信息的流转、上万台(套)设备的配合 , 还有团队成员紧密相连的心 。
那段时间 , 主机房夜夜灯火通明 。 由于时间紧迫 , 地面运控系统机房建设与工程研制不得不同步进行:楼内外遍布脚手架 , 地上堆满建筑材料 , 耳边充斥着切割机的尖锐轰鸣 。 穿梭在老机房的狭长通道里 , 研制人员忍受着从墙洞灌进来的冷风 , 一天下来全变成了“灰人” 。
机房门口的白板上 , 写着密密麻麻的分系统进度计划和一连串的联调联试任务 , 无声催促着每一个人 。 地下室没有正式供电 , 他们打着手电筒连夜排查故障;楼里的洗手间没有建好 , 大家选择尽量少喝水省去上厕所的时间 。
一次 , 高工黄双临看到刚进场的新设备落上了瓦砾和墙灰 , 就边用手擦着边念叨千万不能把设备给弄坏了 。 从那以后 , 她每天离开机房前都要把设备清洁一遍再罩上布套 。
老一辈的北斗建设者在吃风沙、住铁皮的情况下完成了一项项创举 , 新时代的北斗人同样在吸灰尘、扛噪音的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 , 实现了1年15颗星高密度组网连战连捷 , 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史的奇迹 , 被称赞为“中国速度” 。
时间在不断变化 , 不变的是北斗人攻坚克难、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初心 。
如今 , 这支团队的工作重心已经由研制建设转换为系统服务保驾护航 。 他们也有了新的目标:到2035年建成更泛在、更融合、更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 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 , 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
正如北斗系统高级顾问孙家栋院士所说 , 北斗卫星除了上天之外 , 更需要“落地” , 需要跟经济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 , 发挥更大的效益 。 “一句话 , 航天最终要造福老百姓 。 ”孙家栋说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邱晨辉
- 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 中国声谷冲刺5000亿产值
- 三星|试图挽回中国市场,国际大厂不断调价,从高端机皇跌到传统旗舰价
- 京东|适合过年送长辈的数码好物,好用不贵+大牌保障,最后一个太实用
- 小米科技|预算只有两三千买这三款,颜值性能卓越,没有超高预算的用户看看
- AMD|AMD预告新款Radeon Pro专业卡:第一次用上6nm工艺
- 东南亚|MIUI13深度使用报告,这还是我认识的MIUI吗?网友评价很真实
- 蓝思科技|苹果与34家中国供应商断绝合作,央视呼吁:尽快摆脱对苹果依赖
- 小米 11 Ultra 内测 NFC“读写勿扰”与“解锁后使用”功能
- 他是“中国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他叫于敏
- 5G|华为利用5G毫米波发现园区入侵者,这让美国5G联盟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