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郭台铭弃华为后,王传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亚迪与准时达供应链对决

11月25日晚,富士康母公司、中国台湾鸿海科技集团否认关于旗下国际供应链管理平台——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或将于2022在香港挂牌上市消息,对上市前将向私人投资者募资的传闻也不予置评。
传闻源于彭博资讯,报道称,称准时达在IPO之前,计划先行筹集3-4亿美元资金,用以继续扩大供应链运营规模。所谓无风不起浪,尽管富士康闪烁其辞,但准时达诸多行动似乎指向资本市场。
“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在代工生产之路上,富士康如今在全球最大竞争对手比亚迪,也在加码供应链。2021年2月4日,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至35亿元。
自2019年美国全面打压华为时,作为华为昔日最大代工伙伴的富士康却弃华为而投奔美国,弃中国移师印度。那时接起华为众多代工订单的是比亚迪。而今,比亚迪电子已是紧追富士康的全球领先代工企业,而比亚迪要跟富士康比的不只是代工生产,还有供应链!
王传福|郭台铭弃华为后,王传福接下代工,而今比亚迪与准时达供应链对决
文章插图

准时达供应链
一、为世界代工背后,是供应链支撑
(一)富士康供应链迭代进行时
谈及准时达,自然绕不开富士康。
改革开放前,大陆地区对于台企富士康还是禁区。彼时,年轻的鸿海公司还主要为美国企业代生产电视机。公司成立近20年,与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拔地而起,富士康真正开启了造就代工帝国的步伐。1992年,郭台铭通过“香港富士康”给“中国富士康”投资了6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
从代工处理器用连接器的区区5100平方米工厂开始,接连并购光碟读写头等PC零组件公司,随后靠准系统翻转PC产业,进而攻下游戏机、网络通信设备、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最终进入手机市场,拿下iPhone订单。以大中华地区为基点,辐射全球的富士康供应链逐步成型。
(1999年,郭台铭在深圳)
对供应链市场的重视程度,也伴随企业成长一路提升。2008年,富士康联手阿里巴巴,共同投资1500万美元,支持成立刚刚一年的新兵——百世物流。
2020年初,已卸任董事长的郭台铭向世界传达了供应链升级的新规划:“我们在做一件事,5-10年内,可以透过供应链让美国制造不再往外跑。”他说,“鞋子衣服除外,手上的电脑、摄影机,就像当初汽车供应链从日本搬到美国一样,连高速运算中心这种产品,都会在美国生产。”
他拍着胸脯保证,富士康两套供应链的形成正在发生,5年内可以看到成效。换句话说,鸿海要在中国大陆供应链之外,再建一套串联美国、墨西哥、中国台湾的供应链,用来应对中美贸易对抗的局势变化。
鸿海现任董事长刘扬伟显然是规划的执行者,两年来他坚决贯彻上述思路。在疫情和贸易战的变数当中,他认为,美中市场的G2结构,将带动包括印度、东南亚和美洲等地,分别形成区域制造。富士康供应链的多链路多线程,已在铺设之中。
(二)半导体供应链重构,深度影响先进制造业
针对富士康深度涉足的半导体供应链,刘扬伟近日进一步表示,世界半导体供应链除了分裂成中国、美国二大超级体系外,欧洲也想要有发言权,因此,未来可能从一个世界两个系统的 G2 变成 G3、更加分散。
半导体应用场景的广泛性,加之疫情对全球经贸的显著影响,让各国均意识到半导体供给的重要性,甚至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除中美两国外,欧盟 17 个成员国也希望将半导体技术自行研发到 2 纳米,并积极争取领先地位并建构自己的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