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他25岁放弃清华博士学位,助华为赚几百亿,却38岁患癌,45岁退休( 三 )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正是如此 。
1984年 , 年仅20岁的郑宝用 , 考上了华中的研究生 。 23岁硕士顺利毕业后 , 他被学校破格留用 , 在学校带了两年研究生 。
1987年 , 郑宝用成功考上清华大学博士 。 从本科到考博 , 在武汉学习就业的9年里,郑宝用一直处在光电领域学习的最前沿 。
张国立在《国家宝藏》中讲过一句话:
“人生漫漫 , 有人见尘埃 , 有人见星辰 。 是那些总是见到星辰的人 , 带我们走到了今天 。 ”
一直都在尘埃里拼命奔跑的郑宝用 , 读博两年后 , 迎来了让他真正成为盖世英雄的那个人生大海 。

1989年的一天 , 郑宝用宿舍的门 , 被一个45岁的中年男人敲开了 。
“宝用 , 你不认识我了吗?”抱住他的中年人开口问到 。
原来这是华中的同学郭平曾给自己介绍过的小老板 , 任正非!
中年男人任正非激动万分:“对!宝用 , 这次你一定要帮帮我 , 不然我的公司就完了!”
“你是学过计算机的 , 现在又学光电物理 , 吃香的不得了 。 可惜啊 , 我对技术一窍不通 。 ”
喝了一口水 , 45岁的任正非像终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 。
一向沉稳冷静的郑宝用深知 , 这个45岁才创业的男人 , 遇到了极大的困境 。
但博士毕业近在眼前 , 论文答辩也不是小事 。 贸然答应的话 , 谁来承担后果?
权衡之后 , 他没有立即答应任正非 。
但工程兵出身的任正非做事极有韧性 ,, 他干脆再次厚脸皮了一次:在郑宝用宿舍空着的一张床上 , 放上铺盖卷 , 住了下来!

他不仅与郑宝用同吃同住 , 还抓住一切机会 , 给郑宝用详细地讲解华为的处境和中国通讯市场如何如何的惨痛局面 。
任正非讲了很多 , 但郑宝用听出来的意思是:
“如果公司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 代理别人的产品这条路很快就会被市场灭掉 。 被扫地出门的感受有多难受 。 ”
就这样 , 将近一周的软磨硬泡 , 和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 , 郑宝用最终被任正非讲的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话折服了:
“宝用 , 我来找你 , 是想和你一起干一件大事 , 让中国人能够用上自己的产品 , 把世界列强赶出去!”
1989年 , 电话作为当时最时髦的工具 , 很昂贵 。
国营企事业单位装一部办公电话 , 动辄都要好几千元 , 甚至上万元 。
在学校饱读史书的郑宝用 , 开始热血沸腾:这确实是一件大事!若做成 , 不仅国人能用上中国人自己研发的通讯产品 , 甚至还真的有可能改变世界通讯!
为此 , 他当场答应 , 放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 加入华为!那一年他25岁 , 几乎等于把自己的前途全部押注给任正非 。

1991年9月 , 任正非带着华为公司不足百人的团队 , 在深圳宝安县蚝业村 , 用仅有的几万块钱 , 租下了一栋工业大厦的三楼 。
然后 , 开始了破釜沉舟的自主研发之路 。
郑宝用被任命为公司总工程师 , 全权负责产品的设计和研发 。
一年之后 , 他不负众望 , 与技术团队一起 , 成功研发出第一款组装型产品 。 约莫半年后 , 又研发出了第二款独立产品 。
两款产品上市后 , 华为不仅营收突破1亿元大关 , 利税超过1000万元 , 并且很快在通讯业界存活了下来!
这一年 , 华为首次革新管理制度 , 正式实行工号制 。 创始人任正非001号 , 002号就是郑宝用 。
很快 , 第三款新产品被命名为JK1000 , 仍由总工程师郑宝用全权负责 。
1993年5月 , 产品成功出世 , 并很快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 , 公司的艰难局面被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