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30年前,海南刚刚建省的时候 。
文章插图
当时,海南正在筹建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
带着一纸订单,他从北京去了海南,带着5万元启动资金、一辆车、一台电脑、1万台彩电的批文和自己的“常务副局长”开始了海南之旅.
如今,这个“很老”的组织名头和“少得可怜”的启动资金,成了后来所有故事的开端 。
在这里,他遇到了潘石屹、易小迪、王功权等五位意气风发的“少年” 。
他们的故事后来成为房地产界的佳话 。
文章插图
和所有创业者一样,当他们创业的时候,最难的是没有人把他们当回事,什么都做不了 。
他和伴侣的平均年龄只有25.7岁 。甚至到了今天,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去见一个科长谈合作,人家也会不理你 。
“虽然当时很难,但我并不觉得苦 。难和苦是两回事 。你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吗?”他回忆那段时间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
他一生都在做别人做不到的难事,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
他是冯仑——万通集团的创始人,裕丰资本的董事长,多年来都是地产行业的“地产思想家” 。
文章插图
海南,1991
水泊梁山也好,野蛮生长也罢 。
【冯仑潘石屹六个人 冯仑创业历程】当时,和海南的很多淘金者一样,冯仑等人整天在海口的街边小摊和沙滩上闲逛,寻找商机 。
起初,他们计划承包一家名为“迪达公司”的小企业 。双方同意每年向原厂长支付数千美元的管理费,由他们经营迪达公司 。
协议签了,公司的章也拿过来了 。正当我们准备卷起袖子大吵一架的时候,老厂长第二天骑过来,要了章,撕毁了协议 。
原来,经过一夜的反思,稳重的老厂长觉得这个举动还是不合适 。“你不能因为几千块钱就惹大麻烦!”
“公司化”的愿景浪费了!怎么办?
自己动手!
文章插图
由此诞生了万通,后来万通重新注册 。万通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谈到公司当年的“野蛮发展”,冯仑痴迷于“借钱” 。
他说:“我们创业的时候,一般都没有钱,甚至连生活费都没有 。当时的经济没有今天发达 。我们凑在一起的2万元和3万元都是借的 。我们最穷的时候,只给两个人发工资 。”
tyle="font-size:15px;">是啊,在动辄进行天使轮、ABC轮融资的今天,如果你的公司有亮点,这点小事都不值得一提 。
但当时注册公司时,要到北京盖一个章,北京不给盖 。
当时冯仑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伙伴,才 23 岁,背着几个年龄也不大的“老大哥”把他朋友的录像机拿去典当,当了 2000 块钱,一心想去把事给办成 。
冯仑说:“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机票是 800 块,还得通过关系买,结果第一次买的机票被人给骗了,所以走不了了,回来的时候他哭了,说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觉得辜负了大家 。”
等到终于成行时,这位最年轻的伙伴临走时说:“如果这事没办好,我就不回来了 。”
文章插图
当年这句话十分流行: “海南就是个大课堂,用事实教你什么是市场” 。
就是大家这样一种创业精神,能力虽然不大,但是劲头足 。创业初期虽然难,冯仑和伙伴却在海南一堂堂经验教训课中冲破瓶颈期,赚到第一笔钱 。
也因为在海南大课堂的种种历练,冯仑得以在90年代初海南的地产沉浮录中见微知著 。
他和伙伴犀利地洞察到“时年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米,但是海口却有50平米 。”经过当年的力挽狂澜,才让万通在90年代初的海南地产震荡里安然无恙 。
北京,1993
快意人生,江湖再见 。
1993年6月,万通凭借着在海南等地房地产的成功积累“一发不可收拾”,从海南重新北上组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文章插图
同年,万通在北京开发了“新世界广场”项目 。通过和香港利达行主席邓智仁的合作,万通新世界广场大获成功,卖到了当时市价的三倍 。这让冯仑在90年代初的北京就已“名噪一时” 。
企业的发展总会经历些许“阵痛” 。
当时他们的公司架构采用的是“水泊梁山模式”即——坐有序,利无别 。
1995年3月,冯仑和他的“小伙伴们”迎来了第一次向左走、向右走的十字路口,王启富、潘石屹和易小迪离开了万通 。
和其他民营企业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是在金钱上产生了矛盾,而是在公司战略和企业管理上各有各的想法 。
冯仑曾回忆:“1994~1996年,几年里6个人没事就凑在一起讨论究竟应该怎么走,有的人难受得哭了 。外人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痛苦到什么程度 。”
1998年,刘军再次离开 。2003年,王功权最后离开 。
至此,万通完成了从六个人到一个人——冯仑的转变 。
文章插图
他们“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 。分开后,“万通帮”虽然不再年少,但依旧是当初的“逐梦少年”,各自都有一番新的天地 。
万通,2003
冯仑一个人的精彩,是野蛮生长,也是理想丰满,更是行在宽处 。
2003年后,万通开始战略转型 。
万通曾经的商业模式是当时许多企业都会采用的“香港模式”:从买地、建造、卖房、管理都由一家开发商独立完成,房子建好后,地产公司不持有物业,直接出售 。
香港模式一般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到不小的打击 。
文章插图
在经历过重重坎坷后,冯仑意识到香港模式的弊端,因此他向美国模式迈进 。
迈进的理念是:把无限土地储备变为有限储备,减少资金积压,住宅建设高端化、标准化,引进商用物业及定制的物业服务 。
例如,冯仑按照美国模式来开发CBD中的高档写字楼——万通中心 。这是CBD第一个可用于整栋销售的高档纯写字楼项目,它的模式非常灵活,也可以整层或数层销售 。
看似随便的商业模式更加印证了冯仑“放荡不羁爱自由,自由中又有着缜密的商业逻辑” 。
在房地产市场上,冯仑每每都是作为行业的创新者和开拓者出现的,他在国内首倡房地产的“美国模式”——由全能开发商转化为以投资能力见长的专业地产投资公司,积极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进步 。
文章插图
之后,万通不仅在地产上高奏凯歌,我们也时常能听到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直击心灵教诲 。
2010年前后,冯仑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以特有的睿智思辨、幽默段子,深入浅出,亦庄亦谐,对财富传承、人生追求、企业治理等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剖析,更全面展示、分享为人、经商的大智慧 。
万通创业至今已近30年,多年来,无论环境、政策怎样变幻,万通都安然无恙,越做越大,冯仑缘何能次次把准房地产市场的脉搏?在房地产圈博弈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冯仑会向我们普通人细心阐述置业的个中真谛?
文章插图
冯仑回忆当年在海南做企业时,海南有几十万家企业,但是坚持到现在的,只剩下几百家 。民营企业成功率非常低,能够支持五年或以上的只有7% 。
正是因为人生不易,每件人生大事成功的概率太小,所以他才想用自己被“磨掉了几层皮”的经历告诉或在职业风口徘徊,或在创业浪潮中飘荡的你,人生轨道应该怎么走下去 。
很多人说,喜欢冯仑,是因为他既有着天才般的地产商业逻辑,也有西北人的直爽与不羁;既能给人直击心灵的教诲,又能为迷茫的我们指点迷津 。
文章插图
年过六十的冯仑把他几十年商海打拼的成功经验和血泪教训都写进了新书《扛住就是本事》中 。《扛住就是本事》这本书是房地产大佬冯仑回顾了自己60年的人生经历、30年的商海沉浮,其中梳理了一套关于人生和商业发展的方法论 。
读这本书,你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企业界案例和学习、生活的方法,读它懂他,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
- 创新创业课个人总结,创业最后的总结
- 创业实训个人总结报告,创业对个人的意义
- 创业找小项目投资,深圳个人创业小项目
- 中级工程师职称个人述职,个人如何申请助理工程师职称
- 个人创业补贴政策2019,创业公司补贴政策2020
- 想在家创业不知道做什么好,适合一个人在家创业
- 3个查询技巧 教你怎么查一个人的酒店入住记录
- 春节前几天结婚好不好
- 个人创业意向100字 创业与专长相结合作文
- 个人创业想法或项目 陪你聊聊创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