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电视|小米三季报:手机不振,汽车加码

激光电视|小米三季报:手机不振,汽车加码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如果将2022年第一季度的滑落视作气温转冷的话 , 那么小米的冬天已经持续了三个季度了 。
小米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小米在第三季度营收、毛利、调整后利润或多或少地都在下降 , 经营利润更是“扭盈为亏” , 在这份“变脸”的财报背后 , 小米的各项业务疲态已然尽显 。
显而易见地 , 小米已经来到了一个持续时间不算短的转折点 , “折”过去的契机有很多:消费重振、海外市场爆发、智能汽车量产落地且大受欢迎……可问题是 , 春天什么时候到来呢?
智能手机持续低迷
度过第三季度 , 小米给人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营收又跌了 , 704.7亿元的营收同比滑落9.7% , 虽然相较于上个季度已经略微有所好转(好转有上季度高基数效应的因素) , 但是仍旧难掩颓势 。 同时 , 这种颓势主要表现为小米智能手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减少11.1%至425.1亿元;出货量也由去年同期的4390万台减少8.4%至4020万台 。
但仅凭收入和销量的数字变化 , 很难直接说“小米不行” , 实际上2022年手机市场整体不景气带来的影响仍然在小米和其他手机厂商上空盘旋:IDC数据显示 , 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依旧低迷 , 总出货量再次下滑9.7% , 全球主要的手机厂商中只有苹果实现了增长 , vivo和OPPO甚至出现了20%以上的跌幅 。
在这种“不景气”的背后 , 其实质是智能手机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紧接着才是小米等手机厂商在其中的挣扎 。
最明显的变化是 ,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重心从“增量”转向了“存量” 。 在增量竞争阶段 , 小米实行的是性价比策略 , “60分价格对应80分性能” , 满足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基本需求 , 在行业中的定位是“鲶鱼” , 由此迅速闯出一片天;但到了存量竞争阶段 , 消费者的需求已经由“有无”变为了“好坏” , 倒逼小米向上向下摸索更多价位段、不同定位的机型 。
与此同时 , “存量”中消费者的换机需求却在呈现出逐渐冷却的趋势 。 这种趋势的起点是当下智能手机的性能和质量随着供应链愈发成熟而螺旋上升 , 紧接着其同质化问题也在激烈竞争中愈发严重 , 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近年经济放缓、疫情防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 进而导致消费者的换机周期越来越长——从早期的16-18个月 , 拉长到了现在的36个月 。
面对这种局面 , 小米给出的答案是“整体的全球化”与“局部的高端化”双重战略 。 “整体的全球化”是指小米依靠熟悉的性价比打法 , 向全球市场追求新增量 , 最新成绩是在52个国家和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局部的高端化”是指小米在国内市场冲击上位价格段 , 以实现更高的经营效率 , 目前小米ASP已经拉升至1050元以上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开始出现了结构性变化 , 境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一半 。 从财报披露的一个例证是 , 小米之所以在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下跌150万台(IDC数据)的情况下 , 还能取得0.4%的环比增长 , 正是因为境外智能手机整体实现了稳步提升 。
IoT硬件忧喜交加
在第三季度 , 小米IoT硬件方面的收入为190.6亿元 , 同比下降了9.0%;同时实现毛利润25.7亿元 , 同比增加了5.8%——小米IoT业务同时出现了“收入降”和“毛利升”两个现象 , 这对于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来说还是比较罕见的 。
“收入降”是很好理解的 , 因为在地缘政治矛盾、疫情防控措施、国际物流不畅、各国家政策变化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 , 境外市场若干IoT产品需求变弱 , 进而使得小米IoT硬件在境外的销售受到极大影响——面对这种局面 , 小米为了维持市场份额、进一步推行全球化战略 , 进行了力度不小的促销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