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资源至少包括,创业项目识别的七大问题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来源:北京日报
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什么关系?笔者认为,要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 。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是扩大内需 。包括消费和投资在内的内需是新发展格局的动力之一 。形成新的发展格局,需要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前提下,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在经济学的解释中,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是派生需求 。在这里,诱导意味着衍生,投资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居民和其他社会主体的消费需求 。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的加快,需求及其满足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潜在需求比例增加,需要新产品、新服务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二是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增强,新产品、新服务多为供给(科技)创新的产品 。就静态而言,消费需求是首要的;就动力而言,具有内在创新的投资需求可以转化、拉动和促进消费需求 。因此,国内大循环不仅要扩大最终消费,还要以供给创造和实现需求 。在以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创造消费需求,并通过投资需求具体实现这些创造过程 。高铁技术和投资,甚至高铁产业的形成,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这是新经济时代需求与供给关系(即消费、投资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的重要特征 。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新发展格局的又一源动力 。
正是因为供给创造需求,科技创新创造需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将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以扩大内需为目标,以实现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 。全会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和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需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这里的“四个方面”,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代表创新或供给,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代表需求,特别是居民最终需求,从而清晰地揭示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即科技创新 。
通过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动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要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创业资源至少包括,创业项目识别的七大问题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居民最终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规划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与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数字创意等八大产业或六大产业领域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新增相关新兴服务业(领域),可称为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或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四五”规划将于明年启动 。可以肯定的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新的内容或概括,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促进其发展 。
“十三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定为1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9%,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收入比重超过25% 。因此,现在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 。2010-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8.7个百分点,比GDP增速快9.6个百分点 。更多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保持了7.5%的年均增长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17.1%的年均增长率 。换句话说,正是这种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增长的整体下行压力 。
ze:15px;">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 。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源自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生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具有集群的空间特征 。这是被现实证明,也是被实证研究证实的事实 。所谓创新生态和新兴产业集群,就是某个物理空间聚集着别的地方难以模仿的创新创业资源,并由此培育新创企业和新兴产业 。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形成创新生态和新兴产业集群,这是因为,创新需要若干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如人才、资本、基础设施、创新生态,甚至气候,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够具备这些条件 。这些要素和条件同时存在,均衡配置,要求近乎苛刻 。所以,创新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一般生成于某个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分布于世界为数不多的地方 。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和成都等城市,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和新兴产业集群 。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也正在形成这一发展生态和格局 。
笔者估计,“十四五”时期,双循环和科技创新将共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陈宪 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