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龙国际 亚龙创业园


亚龙国际 亚龙创业园

文章插图
今年9月,温州职业学院滨海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杨冰洁
“成绩不好,长大后只能读职校!”“我宁愿去三流大学,也不愿意去职业学校!”过去,许多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有这样的偏见 。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职业学校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撤销一批“低散”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数量由2008年的128所调整为39所,建成3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7所省级示范学校;
【亚龙国际 亚龙创业园】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建成与我市产业结构布局相匹配的12大专业群 。建设省级示范、骨干、品牌专业67个,建设省级实训基地30个 。在省级及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占82.8%;
中职生“输出”顺畅,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成为我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中等职业教育比重逐年上升 。今年有5936人报名参加单科考试,4594人上线 。本科生上网人数较去年增长60%以上;也有一批学生走上了成功创业的道路 。
……
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
2优化结构布局年9月13日,对于有着30多年历史的温州职业中学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总建设用地901.85亩、总投资21.94亿元的滨海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4000余名师生在新校区迎来首次开学典礼 。温州职业学院滨海新校区作为我省最大的单个中等职业学校,它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温州职业教育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发展 。
放眼城东,滨海新区正在崛起为以温州职业学院新校区、温州护理学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新城”,连接浙南产业集群和瓯江口产业集群 。此外,2014年起陆续启用的洞头职教中心、乐清职业学院、永嘉二职院、泰顺职教中心新校区,极大地改变了温州职业教育的结构和生源规模 。
目前,我市有39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4万人 。按照“普通职业教育比例大致相等”的要求,我市普通职业教育招生比例由2014年的63.1: 36.9调整为2017年的56.14: 43.86 。预计到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规模将翻一番,达到12.5万人 。
39所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实施名校、名师、名专业建设工程,建成国家重点职业学校9所、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7所、省级中等职业学校2所;紧密对接我市“51o”产业发展和企业“机器替代”新趋势,打造数控机械、交通运输、电子电气、新能源、鞋服、网络经济、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生命健康、旅游时尚、文化创意、公共服务等12个现代化专业群 。并建设36个省级重点品牌专业和30个省级实训基地;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83.1%,建成12个中职名师、技能大师省级工作室,形成“校企互通、专职结合、动态结合”的教学团队 。
创新办学模式在温州汽修行业,“港中链”是出了名的 。自2009年以来,得益于与我市多家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这家公司一直从原来的路边货车做起
修小店发展为年产值上亿元的连锁企业,门店遍布金华、义乌、武汉、山东等地 。
从最初的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到校企双方作为办学主体协同育人,再到引入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温州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由浅层校企合作到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
引入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益尝试 。温州作为我省承担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两个城市之一,近年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办学,在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上一直走在前列 。早在2012年,瓯海职业中专联合温州周师傅瓯菜馆打造烹饪专业,培养瓯菜传人;温州四星级以上酒店的行政总厨,基本上都是华侨职业中专的毕业生;永嘉二职两年前由上海翔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托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采取“管、办、评”分离的方式,构建了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成功的经验也吸引了温州亚龙集团、王朝大酒店在内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我市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并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它就是现代学徒制 。我市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家,市级试点单位29家,亚龙、康奈、港华等219家企业深度参与试点工作,企业行业能工巧匠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2.2%,参与学生数占40.1% 。如温职专“双主体六合一”、龙湾职技校“一送一带”劳模育才班、鹿城精工模式等,泰顺、乐清等地还设立了100万元以上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费 。
拓宽成才渠道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毕业后直接上岗,是职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市中职学校历来重视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早在2008年,就启动了一年一次的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大比拼,选拔优秀学生到我市十大演训基地锻炼提升,再将他们推上浙江省甚至全国技能大赛的舞台 。市财政设立全国技能大赛专项奖励资金100万元,对优秀的学子予以奖励 。
同时,发挥温州民营企业多、机制灵活的优势,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全市39所中职学校已与831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建立职业教育集团7个,每年为社会输送近4万名毕业生,为企业订单培养学生6000人以上,学生就业率连续5年达97%以上 。
职业教育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其中涌现的一批创新创业典型,更是发扬和传承了“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 。
目前,我市有一半以上职校都设立了创业园(创业街)和创业导师团,共建成市级及以上创业教育示范基地22个 。学生们在校园里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不少学生还没毕业就已月入过万:借助温职专“一职猫” 微商平台,在校生夏婷半年盈利5万多元;瓯海职专蔡曙在校期间注册成立温州造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VR眼镜领跑市场,年营业额达300多万元;乐清职专学生毕业不到三年,电商创业赢利上千万元……
此外,我市职业学校还积极创新中高职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了中职生的升学渠道 。如首创全国地级市中职本科免费师范生培养项目,实现中职到本科贯通培养;率全省之先开发了地方文化课创新教材,探索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温职专、温职院、亚龙集团在国内率先开办“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实验班,形成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共育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
来源:温州日报
采访人员 潘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