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机会的特征不包括 创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

11月17日,以“我敢创业,我会创造”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海内外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1万人次参赛 。我国高校毕业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 。如何提高他们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是“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引就业”的核心关键,也是加快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环节 。
疫情冲击下,各行各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意愿情况如何?创业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创业风险的主观感知是什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课题组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

创业机会的特征不包括 创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

文章插图
【创业机会的特征不包括 创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90后大学生秦梦生和妻子创业,发展羽毛工艺品加工业 。年销售收入近百万元
课题组与长沙云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金城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于2020年4-6月对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总共收集了13,767名学生和55个大学样本 。其中,有效学生样本13738份,有效大学样本55份 。
本次调查87%的样本量集中在21~24岁年龄组,其中22岁、23岁和24岁分别占33.20%、31.70%和14.30% 。专科毕业生1660人,本科毕业生1139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683人 。应届毕业生样本数据所在高校包括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重点大学、省级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 。
创业机会的特征不包括 创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

文章插图
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意愿的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不考虑创业的比例占50.44%;45.85%有创业想法,但希望在创业前积累几年经验,3.71%希望毕业后创业 。
研究团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差异:与女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城市学生和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比,男性、高校毕业生、农村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意愿强于前者 。
选择不考虑创业,但想积累几年,毕业后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分别为7.05%、60.54%和32.41%,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比例分别为3.32%、44.27%、52.41%和2.05%、36.46% 。城市毕业生不考虑创业的意愿高于农村毕业生,分别占52.71%和49.23% 。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虑创业的意愿强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占52.16%和48.37% 。
不同学科的毕业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文科、哲学、农业和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创业意愿更强,而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创业意愿最低 。从数据来看,法学、文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毕业生不认为创业比例明显高于平均水平50.44%,分别为59.26%、57.72%、53.99%、53.19%;艺术类、哲学类、农学类、历史类专业毕业生比例最低,分别仅为35.56%、39.13%、40.64%、42.42% 。
nt-size:15px;">课题组通过对不同学校类型毕业生考虑创业意愿展开进一步研究,发现艺体类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最强烈,财经类和政法类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最低 。
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课题组调研发现,在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中,有创业项目的比例仅为13.72%,没有创业项目的比例高达86.28% 。其中,在有创业项目的毕业生中,仅有1.75%的毕业生有创业项目且已申请注册公司,还有11.97%的毕业生有项目但未具体实施 。在没有创业项目的毕业生中,有高达57.42%的比例仅有创业想法而无创业项目,28.86%的毕业生没有创业项目,但有目标 。据此分析,课题组认为,在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中,帮助占八成以上的毕业生找准创业项目,帮助一成以上有创业项目但未具体实施的毕业生有效达成创业实践与转化尤为重要 。

创业机会的特征不包括 创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

文章插图

在已有创业项目的毕业生中,其创业项目的主要来源结构为:其他(33.0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8.91%)、家庭企业(13.13%)、企业合作项目(12.91%)、各类创业大赛项目(8.34%)、学校孵化项目(3.70%) 。课题组进一步对选择“其他”项的毕业生展开追踪访谈,发现“其他”主要集中于“网络宣传项目”“朋友合伙项目”等 。
我国高校有创业意愿毕业生面临的主要创业困难由高到底依次为:缺乏启动资金、缺少有力指导、没有技术支持、没有创业伙伴、缺乏创业场地、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家庭不支持与其他 。
通过分析,课题组认为:缺乏启动资金、缺少有力指导、没有技术支持、没有创业伙伴占据了整个毕业生创业困难的七成以上 。由此可见,资金、经验、技术和团队是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面临的主体性困难 。
在毕业生最需要提供创业帮扶方面,由高到低依次为:资金支持、提供创业咨询指导、政策宣传、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孵化基地和其他 。通过分析,课题组认为,资金支持、创业咨询指导、政策宣传占有创业意向毕业生近七成创业帮扶需求 。

创业机会的特征不包括 创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

文章插图

既然资金不足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困难最高和最需要帮扶的创业需求,那么课题组需要进一步摸清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情况 。通过调研课题组发现,应届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人筹集或合伙投资、家庭支持、其他、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政府和国家帮助、风险投资(2.26%) 。可见,应届毕业生创业资金主要依赖于个人与家庭,这极度依赖于个体或家庭的社会资本丰富程度,打破先赋性因素掣肘而有利于毕业生充分创业的社会化支持系统尚未完善 。
另外,课题组通过对调研的高校样本数据分析发现,疫情中有87.3%的高校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指导课等促进就业的学习资源,近七成就业指导网课中专门包含有创业类课程 。此外,毕业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中选择满意的比例也高达53.30%,一般为39.60%,仅有8.1%的比例选择不满意 。应该说高校在毕业生创业方面重视度较高,毕业生满意度也较高 。但囿于65.6%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职)在5人及以下,课题组认为,这无疑与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高度复杂严峻的现实不相匹配,就业工作指导尚且捉襟见肘,创业指导自然难以要求更多 。
因此,要提高创业指导的质量,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尤为关键,以取得就业指导相关资质证书(如GCDF、生涯规划师、职业指导师、就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的拥有比例为重要水平测量指标,课题组发现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拥有资质证书小于20%、20%~40%、41%~60%、60%~80%、80%以上,分别为27.3%、27.3%、14.6%、10.9%、20.0% 。课题组据此推断,六成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拥有就业指导相关资质证书的不足一半 。鉴此,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的专职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迫在眉睫 。

创业机会的特征不包括 创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

文章插图

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对创业风险的主观感知
从调研数据总体而言,我国高校毕业生对创业风险的主观态度较为理性,仅有1.42%的毕业生没考虑过创业风险;有50.40%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要谨慎;有31.98%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但年轻人应用于勇于尝试,即便失败也可重新再来;有16.20%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有较大风险,成功几率低,会造成很大身心压力 。其中女性毕业生总体较男性毕业生在创业风险感知方面表现得更谨慎,有52.48%的女性毕业生认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男性毕业生仅占46.79% 。学历越高,对创业风险的主观感知越谨慎,硕士以上学历认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比例(53.99%)显著高于本科(51.47%)和大专(44.39%)的毕业生 。所学学科为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的毕业生,较农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创业主观意愿方面更谨慎 。
来自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重点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明显比来自高职高专、省属重点高校、普通本科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创业风险预估方面更谨慎 。此外,城乡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之间、家庭经济是否困难的毕业生之间并未在创业风险主观感知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
课题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主观感知创业失败风险的来源由高到底依次为:市场风险(15.84%)、资金风险(15.29%)、竞争风险(13.47%)、成本管理风险(11.70%)、投资决策风险(10.34%)、信息风险(9.35%)、环境风险(9.31%)、产品资源缺乏风险(8.67%)、项目投资扩张风险(6.02%) 。
总体而言,在疫情影响下,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风险规避更趋保守,公招公考和考研考博失利者复考意愿较往年更为强烈,2021年考研统考预计总报名人数超过2020年 。同时,数据显示,疫情前后毕业生就业期待也更多流向了体制内单位 。

创业机会的特征不包括 创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

文章插图

课题组发现,在毕业生未毕业时仅3.7%毕业生选择准备创业,但如果毕业时未成功就业,将会有8.2%考虑自主创业,未就业倒逼创业以应对就业的比例增加了4.5个百分点,并由此带来更多新增的就业岗位 。鉴于此,在新老毕业生就业压力交叠的当下,采取一切积极有效措施“保就业”“稳就业”,综合施策以促进毕业生成功创业以激发社会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
事实上,我国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经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深化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19个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各示范校的专职创新创业教师达1.7万人、兼职教师到4.2万人,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校建立了3400门创新创业教育的在线开放课程、6500多门“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大学生选课人数达到了3400万人次,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创业知识结构 。通过实施“弹性学制”“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示范校为206万名大学生建立了创新创业成绩单,5年间有3700多名大学生暂时休学创业,全面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此外,截至2019年10月,全国高校已打造2.8万创新创业的线上线下“金课”,课程内容面向未来的“跨学科性”和“跨专业性”特征明显增强 。我国还开设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今年全国有1088所高校的38000多个项目立项,参加立项的大学生有16万多人,项目经费达到7.6亿元,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


文章来源丨《中国青年报》


(编辑 毛玥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