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 4|PICO 4 深度体验:算不上 Meta 的劲敌,但我看好它( 三 )



这也正是 PICO 4 和 Meta Quest Pro 能把机身厚度做薄的基础 , 另外还需要更加精密的元件排布、电池后移、更合理的结构优化 , 让 VR 头显变得可用 , 让人不至于抗拒 。
▲如果从我后面看 , 我的头发其实已经被顶部头带别得已经分了叉
当然了 , Pancake 也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 , 因为光线需要在多层透镜中进行折射 , 每次折射 , 亮度都会减弱一丝 , 耗损较大 。
此外 Pancake 的边缘畸变也比较明显 , 在游戏、运动等场景下 , 头部会有较大的移动幅度 , 会导致画面边缘呈现严重畸变 , 游玩时间一长 , 大概超过 30 分钟就会出现头晕的情况 。
▲中间的固定头带可拆卸 , 但游戏和运动时还是建议把头带装上
打个更常见的比喻 , 这类边缘畸变类似于 FPS 游戏中把视野范围 FOV 拉到 120° 那样 , 视野扩大了 , 但边缘被明显拉伸的样子 , 视野移动时 , 四周画面变化太快 , 容易产生眩晕感 。
我在 Meta Quest 2 上并未遇到这种情况 , 但 PICO 4 会 。
▲Quest 2 重 , 但还是能用来赛博健身的
游戏中 , PICO 4 会通过在移动中增加暗角的方式 , 缩窄人的视野 , 减轻不适感 , 但其他场景中 , 这种视角畸变会让人打心里避免走动 , 或许玩到最后 , 你把它买回家了 , 最终却沦为一个刷抖音的巨屏设备 。

希望 PICO 后续能通过软件的方式 , 弱化硬件缺陷所带来的问题 。
总的来说 , 从菲涅尔换成 Pancake 利大于弊 , 也是大势所趋 , 可以称得上是跨时代的革新之举 。
在国产 VR 平台中 , PICO 4 率先迈出了这一步 , 可嘉的勇气 , 值得鼓励 。

大概在下一代产品中 , Pancake 透镜就将成熟 , 如果你还没把 VR 头显放进购物车里反复比价的话 , 不妨再观望一下 。
软硬件的体验 , 是 VR 品牌争夺的下一块领地 PICO 4 搭载了高精度四目环境追踪和红外光学定位系统 , 可以实现对空间和手柄的精准定位 , 个人感觉水平与 Meta Quest 2 不相上下 , 但 PICO 4 有一项更厉害的技能:彩色透视 。
当我第一次戴上 PICO 4 的时候 , 就被这彩色透视的精细度所震撼:色彩多 , 响应快、精度高 。

我看惯了 Meta Quest 2 的黑白透视 , 转向 PICO 4 , 那感觉就像从黑白小电视进化到索尼大彩电一样 , 用过就回不去了 。
以至于我现在再戴上 Meta Quest 2 , 心情都没那么激动了 。
当然 , 它的精度还远不及 AR 眼镜(增强现实 Advanced Reality)的水平 , 但隔着头显偶尔看一下 Apple Watch 上的微信消息还是没有问题的 。

此外 , PICO 4 拥有瞳距无极调节功能 , 从 62-72mm 之间随意调节 。 玩家可在设置中心里滑动调节 , 就跟调节亮度一样方便 , 无需手动 。
一切就绪 , 我们可以体验它的软件内容了 , 目前来看 , PICO 的软件数量不算少 , 但对比起 Meta 来说 , 仍有欠缺 , 这也是国产 VR 头显的历史遗留问题 , 但差距正在减小 。

Eleven Table Tennis、《莱美搏击》《亚利桑那阳光》《红色物质》系列等等内容 , 都能在 PICO 上玩到 , 还有一些 Meta 没有的内容 , 如抖音和 B 站 。

然而同为字节旗下的产品 , PICO 没有为抖音适配大屏版 , 这让我有点失望 , 本想在巨屏中体验一下刷抖音的感觉 , 然而 PICO 只是把手机上的界面放进了 VR 里 , B 站亦然 , 稍有落差 。
不过不用举着手刷 B 站的感觉 , 也蛮不错 , 我甚至可以半躺在沙发上 , 一手拿着手柄便能刷个够 , 耳朵正对着扬声器出口 , 虽没有主动降噪 , 但也足够沉浸 。